甚至,材料特性还被应用至了螺旋桨上,木桨,因木料特性限制,效率并没有提到极限,而现在,以木材为骨,以玻璃钢为皮及尖缘,也生产出更长更宽且效率更高构型的桨叶。
而且,玻璃钢的使用,还降低了桨叶木料的要求,原先,木料有一小点瑕疵缺陷便可能导致不可预知后果而弃用,而现在,要求放低很多,原先很多不适做桨叶的木材品种,也可使用,甚至效果更好。
所以,在未增加多少重量下,林家所投飞机公司设计建造的飞机,机翼面积普遍提高十之二三,升力增加又提升载重,加上对机舱的改进,载客量提升很多。
安排飞机来此,私自是为推广,想让这些飞机打入国内市场,顺道给某些人营造一种,林家极为神通广大的假象,身份是自己给的,这关头,给林家多加点码不是坏事。
公,自然是为国府撑场子,顺带宣传一波,因时间太急,且优先从国内采购的条件也瞒不住,所以,外国的军火商、兵工厂都在糊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精心准备争取没时间,不用心准备又不大可能获得订单,应邀来者不多,卖个面子的,也多是带点手头东西上展。
虽然办军事展有点新奇,但影响不大,毕竟国府军工实力,在国际上就是上不得台面,所以展会几乎就是国内自娱自乐。
提前预计到了这一点,想在国际上引起一些关注以达成目的,所以才邀了林家所投飞机公司,带机参展以提高关注度,这次可是飞来了几款大家伙,尤其开始降落在水阳江上的水上飞船。
都是飞船型的水上飞机,从单发至十数发皆有,首架降落的,是一架单发水上飞机,但体型不小,机体与双发那款陆上大客机的差不多。
发动机在背上,特意弄成流线型的机舱,似一个驼峰,旋桨在前,拉着飞机前进,上单翼,下方用一些桁架与机身相连进行支撑加固。
两机翼上有小浮筒,提高飞机在风浪中的起降能力,避免倾覆,是可收起的,但并非收在翼尖,翼尖翼缘也用玻璃钢进行延伸,浮筒是收进中部机翼内,机翼上多了一个流线型的小鼓包。
而飞船底部,也使用上最先进的构型,像断阶这些,很多新设计都用在上面,让飞机性能颇为不错,不论起降能力还是航程这些,都很实用。
目前,已在客货运输上取得一些成功,飞一飞沿海、沿江河的航线,不过多是林家投资的航空公司,采购并在其航线上运营。
双发的有两款,一款,是上款单发飞船,对发动机舱及机身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机舱加了一台发动机及螺旋桨,以双发前拉后推的方式提供动力。
运载力、机动性、航速等增加,但燃油消耗、检修等运行成本也增加了,所以其并未投入市场,而是想成为巡逻、运输、侦察等方面的军用机型,不过这还是没影的。
另一款双翼飞船,发动机位于机翼上,上单翼,机翼并非与机体融合在一块,而是在更上方,用粗桁架与机体连接,有点像二战时美军所用的卡特琳娜。
不过也仅是外见,大机翼、收放浮筒、断阶等同样一应俱全,性能指标这些也是两码事,且其运营经济性不错,目前执飞中远航程货运。
而有一款三发的,则在此设计上进行改进,在机体上方的机翼上,增加了一台发动机,并大大扩展了其机体空间,可搭载三五十名乘客执飞,同样飞中长程航线。
除此之外,还有两款比较特殊的三发飞机,都是双体的,双体船在水中稳定性强,双体飞船自然也如此,所以机队中,有小半数是双体飞船。
这二款三发的,主要就是发动机布置位置不同,一款,用桁架在机背及连接翼上方,撑起机舱提供动力,驾驶室在连接翼正中。
另一款,发动机安在机翼上,两侧及中间连接翼各一台,驾驶室移至一侧机体内,此布局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纸面数据更好,但因驾驶室偏离中心,对驾驶员操作要求很高,尤其起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