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令等人用正常的速度向“戚”地行军,用了两天抵达。
“曹国出兵了?”楼令刚到地方,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他们……”,本来是想问曹国为什么出兵入侵卫国,显然是跟晋国有关。
晋军出发讨伐鲁国,不是临近卫国进行改道吗?当时晋军途经了曹国。
曹国本来就跟卫国不对付,单纯就是他们打不过卫国,要不然早想狠狠揍卫国一顿了。
上一次卫国拒绝晋军借道,使得曹国君臣笃定晋国会揍卫国。
这不是卫国发生了内乱,并且晋军西返了吗?
笃定晋军会顺手收拾卫国的曹国君臣,他们明确知道卫国爆发内乱,晋军也在卫国边境驻扎,迫不及待就先动手了。
“他们攻下‘城濮’了?”中行吴很是错愕。
曹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历来很是尽心尽力参加晋国为首的军事行动,全国上下可征召的极限兵源大概五千多,每一次都出动三千的部队。
那一座叫“城濮”的城池跟“艾陵”差不多。
鲁国的“艾陵”被齐国盯上。
卫国的“城濮”则是被曹国盯上了。
曹国与卫国为了“城濮”进行过几次大战,不同的地方是曹国无力从卫国手中抢到“城濮”的控制权。
“都是不消停的。”郤至肯定不是在责备曹国。
实际上,郤至忍得很辛苦才没有当面嘲笑卫国一众君臣,不是卫国君臣自己闹幺蛾子,哪里轮得到曹国拿下“城濮”。
“伯国要为寡人做主啊!”卫君衎说得很诚恳。
邯郸旃说道:“没有经过我们的允许,他们私自挑起兵戈了。”
那是在帮晋国出气吗?曹国愿意在随后归还“城濮”的话,自然可以算是。
现在的问题是,卫国已经成了晋国锅里的肉,曹国也没有宣战就对卫国实施入侵。
哪怕曹国君臣在行动之前先跟晋国商量也行啊!
楼令先点头,再说道:“本卿会派人要求曹军退兵。”
话音落下,外面有人通报曹国的子臧求见。
“来来来,让他来。寡人倒是想当面质问,他们怎么就敢入侵。”卫君衎有了靠山,敢大声说话。
楼令才不会让子臧出现在这种场合。
曹国这一次的行为出格,可是不在晋国近期的打击范围之内。
相反,晋国需要为曹国兜底,让他们仍旧好好待在宋国边上。
楼令示意前来通报的人妥善安置子臧,再对卫君衎问道:“不知道卫君想怎么处置卫上卿?”
卫君衎立刻忘掉子臧,说道:“他不是上卿了。”
连夜逃到“戚”地对孙林父来说,无疑是干了一件天大的蠢事。
可能卫君衎就是想骗孙林父入宫再杀死,要命的地方是什么都没有发生,闹得孙林父去宫城的半路上展开逃亡,无法证明卫君衎到底想干什么。
哪怕孙林父遇袭,或是到宫城门与谁爆发口角再走,总是能够找到角度来解释。
逃回“戚”地的孙林父还立刻召集私军,他是有召集私军自保的迫切需要没错,问题在于步骤上面出现了问题。
若是卫君衎下令讨伐之后,孙林父再召集私军,输了其实也不会死。
变成孙林父率先集结私军,不是乱臣贼子又是什么。
卫君衎号召贵族讨伐孙林父之后,免去了孙林父的执政职位,只是没有夺去孙林父的爵位。
以为这是做人留一线吗?不是的。
卫君衎会在干掉孙林父之后,让孙林父的嫡长子孙嘉继承爵位,有没有封地则是看卫君衎的心情了。
说到底,一时冲动没有干掉,后面理智回归就会注意影响。这件事情体现在晋厉公本来连栾书、荀庚、士燮、韩厥都想弄死,事到临头确实害怕,阻止胥童和长鱼矫等人扩大化。
楼令扫视了一眼在场的其他卫国贵族,看到了一脸阴鸷的宁殖,不得不多留意几眼。
“既然卫君免去了林父大夫的官职,可否允许带往晋国,等待寡君的处置。”楼令不是在问,纯粹就是通知。
“这怎么……”卫君衎话就讲到这里,有宁殖和蘧瑗先后拉扯他身后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