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赵胜看到了《焚书》版本中的内容与后世所流传的不同,这万历版本里面内容原汁原味没有经过删改,通篇都是在当世甚至在后世看来都非常激进的一些观点。
...
这赵胜一想到他看的《焚书》里面的一些激进观点,再一听这陈宗义关于皇帝的言论,赵胜感觉在那书里面好像看到过。
于是这赵胜便没有回答陈宗义刚才的那番话,而是对他反问道:“陈兄居然能有如此见解,敢问陈兄师从何人啊?!”
陈宗义瞄了赵胜一眼打量了他一番,然后便笑着对他说道:“在下商贾出身,虽上过两三年私塾,但也不过是为了帮家里记事算账罢了,并未拜师受业谈不上师从何人。”
这陈宗义说的也是实话,在当下上过几年的私塾并不能算是真正读过书,这年头能称“读书人”的那必须得是规规矩矩进学受业过的才算。
所谓进学受业,那就是找当地颇有一定名气的老先生拜师,由这老先生单独或者是与少数几个同窗一道受这老先生专门教导学习经典。
这可跟那私塾里面的教书先生不同,那私塾里面的教书先生就只是照本宣科的念经,那学生听不听的懂学不学的会先生那是不管的。
而这授业的先生可是要逐字逐句的为学生讲解经典,学生有不懂的地方那先生都会毫无保留的为之解惑对其悉心教导。
这教学质量的不同,那收费的标准自然是也是不一样的,前者一年的学费可能也就是几十上百斤粮食,而后者的学费一年几十上百两银子都有可能。
这铁营招募的所谓“读书人”受过业其实也就赵胜、梁明伦、李岩等寥寥几人,绝大多数都只是上过几年私塾,然后靠自己琢磨自学成才。
...
“不过在下少时曾经听一位姓李名贽的老先生公开讲过学,也算是勉强受过业。”随后这陈宗义又补了一句道。
这赵胜一听“李贽”这个名字,立刻便想起了他看的那部《焚书》序言里面关于这本书的来历。
一想到这里赵胜心想,这陈宗义他可能说服不了,但是铁营或许有一个人能够说服他加入铁营跟着一块干,这个人就是铁营的大帅王铁。
这赵胜那也算得上上王大帅的半师,他对王大帅这个“学生”的思想动态那是非常了解的,王大帅平日里与他聊天的一些惊世骇俗之言论,颇于这《焚书》中的内容较为接近。
于是这赵胜便直接对这陈宗义说道:“陈兄,可否有愿意下山与我家大帅一见?!”
陈宗义听到赵胜这话后眼睛珠子一转,心想这铁大帅要在这里当坐寇,他即使不愿上这条贼船那也应该见上一见当面把话给说清楚。
于是这陈宗义便对赵胜回复道:“久闻铁大帅的威名,在下神交已久,若能一见那算是不枉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