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讲故事(四)

周老实负责记账和收画,他看着一张张 “荷花图” 从画案上递过来,心里乐开了花。

这些画虽然大小不一,荷花的形状也歪歪扭扭,但在外人看来,跟赵阿狗和他们自己画的也没什么区别。

没过几天,“双荷堂” 的画就堆成了小山。吴精明又联系了更多的商人,把画批发给他们,运往各地。商人一看画的价格便宜,数量又多,都抢着进货。

一时间,苏州府乃至周边州县的市场上,到处都是 “双荷堂” 的荷花图。

以前,赵阿狗的荷花图卖十文钱一张,还供不应求。现在,“双荷堂” 的画只卖两文钱一张,比一张草纸还便宜。

老百姓一看这么便宜,都争相购买,有的买回去贴在墙上当装饰,有的买回去给孩子当练字纸,还有的甚至买回去当包装纸。

那些靠卖画为生的画匠可就惨了。他们的画都是一笔一划画出来的,成本高,卖得也贵,根本竞争不过 “双荷堂” 的画。

不到一个月,就有好几家画坊倒闭了。

有个老画匠,画了一辈子荷花,看着自己的画没人买,气得直哭:“这是什么世道啊!好好的画没人要,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倒成了香饽饽!”

更乱的还在后面。“双荷堂” 的画卖得火,不少人就动了歪心思,开始仿冒他们的画。这些仿冒者更省事,直接用木板刻个荷花的形状,蘸上墨往纸上一印,就当成 “双荷堂” 的画卖。

有的甚至连墨都不用好墨,用的是掺了水的墨汁,画出来的荷花没几天就褪色了,变成了一张白纸。

市场上的荷花图越来越多,真假难辨。

老百姓买回去,有的是假的,有的是褪色的,都怨声载道。商家也苦不堪言,进的货里有一半是假货,卖不出去,只能自己赔钱。

为了区分真假,有人就请来了所谓的 “专家” 鉴定。这些专家,其实大多是些不学无术的家伙,平时靠给人鉴定字画骗钱。

他们拿着 “双荷堂” 的画,左看右看,装模作样地说:“这个…… 墨色不对,是假的!”“这个…… 花瓣的形状不对,也是假的!”

可他们哪里知道,“双荷堂” 的画本来就是用屁股画的,根本没有什么 “真迹” 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