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六百里加急捷报

贵阳城外的驿站前,二十匹骏马整齐排列,每匹马鞍上都绑着个奇怪的铜制圆筒。李辰浩亲自检查最后一遍装备,手指抚过那些改良过的马鞍——鞍座前倾,便于骑手压低身形;两侧加装皮套,可固定水囊与干粮;最重要的是鞍后那个铜筒,内藏特制地图与铜哨,能在夜间传递信号。

"都记清楚了吗?"李辰浩转向面前二十名精挑细选的驿卒,"每人只管五十里,到站即换马换人,文书不得离筒。"

驿卒们齐声应诺。为首的是个精瘦少年杨小七,才十六岁,却是贵阳驿站的飞毛腿,曾创下一日奔行三百里的纪录。此刻他腰间别着个铜牌,上书"贵阳-辰溪-岳阳-郑州-京师"五站,每站两个红点,代表换马点。

"出发!"

随着李辰浩一声令下,杨小七翻身上马,如离弦之箭冲出城门。他负责第一段最险峻的山路,必须在两个时辰内赶到五十里外的青岩驿。那里早有另一匹快马和接力的驿卒等候。

李辰浩目送驿卒远去,转身对驿丞道:"每站派两人了望,见铜烟升空即准备换马。"这是他想出的新法子——用特制火药发出彩色烟信号,提前通知下一站准备。

青岩驿的驿卒老赵蹲在旗杆上,眼睛死死盯着西南方向。突然,一道碧绿的烟柱在山间升起,在暮色中格外醒目。

"来了!备马!"老赵滑下旗杆,冲向马厩。

片刻后,杨小七的身影出现在驿道尽头。他整个人几乎贴在马背上,右手高举铜筒。老赵已牵出备好的快马,站在驿站门口。两马交错瞬间,杨小七将铜筒抛向老赵,自己则顺势滚落马背——这是李辰浩设计的"飞马换乘",能节省下马再上的时间。

"第三段有埋伏!"杨小七在尘土中大喊,"苗匪在野猪沟设了绊马索!"

老赵心头一凛,但手上不停,铜筒已稳稳插入新马鞍后的卡槽。他纵马狂奔的同时,吹响了铜哨——三长两短,警示危险。哨声在群山间回荡,被下一个驿站的了望手听到,立刻点燃红色警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