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通变谋策

我在北宋教数学 吉川 2261 字 4个月前

“怎么回事?刚刚不是还好好的吗?”林翀问道。

工程师们迅速检查系统,发现是通讯系统的功率放大器在频繁调整功率的过程中,出现了过载现象。

“看来我们在设计模糊推理系统时,对功率放大器的承受能力考虑不足。”数学家有些懊恼地说。

“没关系,我们再想想办法。能不能在模糊推理系统中加入对功率放大器的保护机制?”林翀问道。

“可以的。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功率放大器的数学模型,分析它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性能和极限参数。然后在模糊推理系统中,根据这个模型,增加对功率调整幅度的限制条件,确保功率放大器不会过载。”数学家说道。

于是,数学家们又开始建立功率放大器的数学模型。他们收集了功率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数据,通过电路理论和数学推导,构建出准确描述其工作状态的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设定当功率放大器接近过载状态时,模糊推理系统自动减小功率调整幅度,优先保证通讯系统的稳定运行,而不是追求极致的通讯质量。”数学家展示着新的方案。

工程师们再次对通讯系统进行调整,将新的保护机制加入模糊推理系统。重新进行模拟测试,这一次,通讯系统在模拟的空间扭曲混沌变化下,稳定运行,再也没有出现过载中断的情况。

但在实际运行中,通讯团队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林翀,虽然通讯系统在空间扭曲变化下能保持稳定,但在与联盟其他较远区域进行全息影像通讯时,画面偶尔会出现短暂的重影现象,这在重要会议和科研交流中可能会造成困扰。”通讯团队负责人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翀皱了皱眉头,“这可能是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导致的。数学家们,从信号传输的角度分析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

数学家们立刻投入工作,他们从信号传播的路径损耗、多径效应等方面入手,建立长距离信号传输的数学模型。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重影现象主要是由于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遇到了复杂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多径传播。不同路径的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不同,从而导致重影。”数学家说道。

“那有什么解决办法呢?”通讯团队成员问。

“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基于时空编码的技术。通过对信号进行特殊的时空编码,让接收端能够准确区分不同路径的信号,并进行合并处理,消除重影。”数学家说道。

“时空编码?这听起来很复杂,具体怎么实现呢?”工程师们好奇地问。

数学家详细解释道:“我们利用矩阵运算和编码理论,将信号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编码。在发送端,把全息影像信号按照特定的编码矩阵进行处理,然后发送出去。在接收端,通过对应的解码矩阵,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就能有效消除多径效应带来的重影。”

工程师们按照数学家的方案,在通讯系统中加入时空编码模块。经过多次调试和优化,长距离全息影像通讯的重影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就在通讯系统逐渐稳定运行时,基地收到了联盟总部传来的一则消息,要求基地配合进行一项全联盟范围内的通讯网络升级计划,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复杂的宇宙环境。

“林翀,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新挑战。全联盟的通讯网络升级涉及到众多不同的通讯系统和复杂的宇宙环境,我们得好好谋划一下。”通讯团队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