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门上白纸

杨福平看着不挑食的红妞,笑着轻轻摇了摇头,这丫头,真是没亏过嘴。

别说腊八粥里没有花生了,等今年春节的时候,花生瓜子都变稀罕了。

去年(1953年)10月的时候,花生跟瓜子作为油料作物,也纳入了统销统购的行列。

想跟过去那么随意的买就不容易了。

杨福平想了下,好像过年每户能一样买上半斤。(到1965年以后,才由每户居民每年供应半斤改为每人供应半斤花生和瓜子2两。)

这么点儿量不够塞牙缝的。

特别是自家这种没有分户的大家庭。

嘴里喝着香甜的腊八粥,思绪已经飞到了棺材里扒拉去年开始陆续买的杂粮。

幸好幸好,至少够过十几个春节的。

只不过再像之前一个孩子塞一兜儿出去玩儿就不行啦。

围着吃完早饭,小孩儿们一肚子甜甜蜜蜜的去上学。

杨远信把两个小孙子放到前杠上,送去幼儿园再上班儿。

福安骑车去送两个小闺女上托儿所。

两辆车一前一后离开家门,小锁跟小柱还跟小妹妹们打招呼呢。

林老师看着被绑的结结实实的俩丫头,摩挲下下巴,回头跟吕秀玲商量:“要不咱们也买个自行车?”

吕秀玲不同意:“大勇那自行车,跟自家买的有啥区别。

花那冤枉钱,不如想想,多寻摸点儿有营养的,给老二老三补补脑子!”

一句话给林老师干哑巴了。

俩孩子学习算是知耻而后勇的那种。

老二林怀瑾晃晃悠悠的也上了高中,小三儿的成绩还不错,就是坐不住,今年预备着要考中专呐!

眼看着国家越来越注重人才,说不得还能重现林老师当年的辉煌,上个大学呢。

新时代的大学生,想想就知道有多吃香。

对现如今的林老师而言,买自行车难度不大,不过是钱的问题。

可买好东西,那是真得寻摸。

别的不说,就是改善生活吃点儿白面,家里现如今七张嘴,三吃两不吃的,一个月定量就见底了。

想了想,林老师觉着这事儿还得应到福平身上。

于是第二波出门的福平,被林老师给叫住了。

听完诉求,福平也有解决的办法:“林老师,您要是能出点儿钱,那个面粉供应证,每月我能帮你找些用不完的家庭给换换。”

这感情好,多点儿少点钱的事儿,还真就不是什么大事儿。

林老师全权委托福平:“也不用多,总得让孩子们每个星期吃顿包子面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