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陆轩目光落在笔记本上那行新写的字,“他们拒绝的不是我们,是改变。但只要有人曾受过恩惠,链条就能接上。”
挂断电话后,他翻开京都大学材料系的导师名单,指尖再次停在那个熟悉的名字上——山本产业顾问。
陆轩再次强调与日本高校文书往来及邮件处理按之前要求执行,即从今天起,所有与日本高校的文书往来,必须经他过目;张涛那边的邮件,按原计划执行,不追踪,不拆解,每天生成访问日志,存入独立服务器。
“可他担心是陷阱。”
“陷阱也好,试探也罢,”陆轩站起身,望向窗外,“我们缺人,他们知道。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正等着他们递来第一块踏脚石。”
当天下午,数据室的服务器日志自动更新。那封未被触碰的加密邮件,在第三日凌晨两点十七分,附件的加密层级悄然降低一级。系统记录显示,访问路径仍经多重跳转,但最后一次节点停留时间延长了四秒——像是有人在观察,也在评估。
张涛调出日志对比图,眉头紧锁。他本想上报,却想起陆轩的命令。他最终只是在日志末尾加了一行备注:“异常访问频率提升37%,建议维持静默监控。”
而此时,林娜正坐在科技园区的会议室里,翻阅今日收集的简历。她抽出一张,照片上的年轻人戴着眼镜,神情沉静。简历显示,他来自京都大学材料系,研究方向为高温超导材料,导师一栏赫然写着那个名字。家庭情况一栏,写着“单亲,经济资助中”。
她在备注栏写下一行字:“A级优先接触对象,建议从生活援助切入。”
夜色渐深,总部大楼多数灯火已熄。陆轩独自留在办公室,翻开一本旧相册——那是他们还在校园时的合影。十五岁的李刚站在最前排,拳头紧握,笑容张扬;张涛戴着眼镜,手里抱着一摞书;他自己站在人群中央,校服袖口还沾着那天打架时蹭上的灰。
他合上相册,打开电脑,调出“人才储备库”的总进度表。双轨计划的进度条已开始缓慢爬升:外部招聘完成度21%,内部研修班首日出勤率93%,国际联络通道建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