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桂花糖芋苗,苏婆婆的砂壶藏了秋

- 清洗去毛:将红芽芋放入大盆中,加入足量清水,滴入10ml食用油(油膜附着在芋头上,可减少黏液刺激皮肤,避免手痒);用竹刷轻轻刷洗芋头表皮,去除泥土和细小的根须(注意不要刮伤芋头,否则煮时易散);洗净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 削皮切块:待芋头水分稍干,用削皮刀轻轻削去外皮(削皮时动作要慢,红芽芋表皮薄,易削过量);将削好的芋头切成3cm见方的块状(大小均匀,煮制时受热均匀,避免过小煮烂);若削皮时手痒,可立即用醋水清洗(醋酸能中和芋头黏液中的刺激性物质)。

- 煮制断生:砂壶中加入2000ml清水,放入姜片(用纱布袋装好,避免姜片散在汤中),大火烧开;放入芋头块,轻轻搅拌(防止粘连锅底);转中火煮15分钟,用筷子戳芋头块(能轻松戳透但不散,说明断生,避免煮太烂,后续熬糖时会成泥);捞出芋头块,沥干水分,砂壶中的姜汤水保留备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 熬制糖汤(香甜浓郁的关键,火候和糖的比例是重点):

- 炒糖出香:将砂壶洗净,擦干水分,放入古法红糖和50ml清水(少量水帮助红糖融化,避免糊底);开小火,用木勺顺时针慢慢搅拌(持续搅拌,防止红糖粘底烧焦);待红糖完全融化,表面泛起细密的小泡(约3分钟,此时红糖呈深褐色,带焦香,避免炒太久发苦)。

- 加汤煮芋:倒入之前保留的姜汤水(过滤掉姜片),大火烧开;放入煮好的芋头块,轻轻搅拌(让芋头均匀裹上糖汁);转小火,盖上砂壶盖,焖煮20分钟(期间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防止芋头粘底,同时让芋头充分吸收糖汁);加入冰糖和食盐,继续焖煮5分钟(冰糖融化,食盐提鲜,平衡甜味)。

- 桂花增香:将干桂花装入纱布袋中,放入砂壶内(避免桂花散落,影响口感);盖上盖子,小火焖煮10分钟(让桂花香气充分融入糖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桂花会变涩);取出桂花纱布袋,挤压出袋中的香气汁(避免浪费香味),丢弃纱布袋。

3. 调糊增稠(软糯顺滑的关键,藕粉比例和搅拌速度是重点):

- 调藕粉浆:将藕粉放入小碗中,加入100ml冷水(必须用冷水,热水会让藕粉结块),用筷子搅拌至无干粉颗粒(藕粉浆呈透明糊状,避免有疙瘩,否则熬时会有硬块)。

- 勾芡增稠:保持砂壶小火,将藕粉浆缓慢倒入糖芋苗中,同时用木勺快速顺时针搅拌(边倒边搅,防止藕粉浆结块,让汤汁均匀增稠);搅拌至糖汤呈黏稠状(提起木勺,汤汁能缓慢滴落,且在碗中形成一层薄膜,避免太稀或太稠,太稀无口感,太稠易糊);关火,盖上盖子焖5分钟(让芋苗和汤汁充分融合,口感更软糯)。

4. 食用与补救技巧:

- 趁热食用:刚熬好的桂花糖芋苗,芋头块呈浅褐色,裹着浓稠的糖汤,表面飘着零星的桂花,闻着有红糖的焦香和桂花的清甜。舀一勺入口,芋头软糯粉滑,无筋无渣,糖汤香甜不齁,带着淡淡的姜香和桂花香,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暖意,特别适合秋雨天气吃。

- 冷后处理:若糖芋苗冷却后过于浓稠,可加少量温水,小火煮2分钟,搅拌均匀(避免加水过多,导致汤汁过稀);若冷藏后有分层,加热时充分搅拌即可,不影响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