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生物光植物的利用:照明革新

陈浩把头盔摘下来的时候,手还在抖。不是害怕,是冷。深海回来的路上,新潜水服的温控系统出了点毛病,后半程他靠着体内脂肪硬扛。

“这趟值。”他搓了搓脸,冲控制台前的娜娜说,“那光带回来了吧?”

“七份样本完整入库。”娜娜转过身,机械手指指向实验室方向,“临时舱已启动模拟深海环境,温度、盐度、压力维持在采集时数值。”

“先别让它死。”陈浩脱下湿透的内衬,“不然咱们白泡一回水。”

苏珊抱着记录板走进来,头发贴在额角。“三号样本开始萎蔫,光强下降百分之六十。其他也有不同程度衰减。”

“陆地不适应?”卡尔跟在后面,一边拧鞋里的水,“早说这玩意儿只能活在海底。”

“不是死亡。”娜娜调出数据图,“细胞活性仍在,但渗透压失衡导致水分流失。需要调整培养液配方。”

“你能整明白?”

“知识库有对应模型。”她顿了一下,“加入微量镁离子和有机胶质,可以稳定细胞膜。”

“那就搞。”陈浩拍桌子站起来,“我可不想下次下水还得背电池。”

没人反对。卡尔嘴上说着“累死了”,还是去工具间翻出了旧氧气瓶的外壳。苏珊开始配比溶液,娜娜则连接分析仪重新扫描样本结构。

三个小时后,第一份改良培养液注入临时舱。萎蔫的藤蔓边缘慢慢恢复光泽,蓝光重新亮了起来,虽然弱,但持续。

“行啊。”陈浩凑近观察窗,“还能救。”

“不只是救。”娜娜调出光谱图,“它的发光机制依赖硫化物缓慢氧化,能量释放平稳。理论寿命超过三年。”

“啥意思?”

“不需要充电,不会烧坏,也不发热。”她说,“只要提供合适环境,它能一直亮。”

“那就是灯。”卡尔愣住,“活的灯?”

“比电灯省事。”陈浩咧嘴,“还不用拉线。”

苏珊抬头:“如果布置在走廊和储物区,基础照明需求能覆盖七成以上。年节电量相当于两座备用发电机负荷。”

“那就换。”陈浩直接下令,“东侧通道所有旧灯拆了,种一片试试。”

“你说得轻松。”卡尔抱着空瓶壳走过来,“这玩意儿是藤,又不是电线,怎么装?”

“封装。”苏珊说,“用透明凝胶包裹,模仿深海薄膜环境。既能保湿,又能透光。”

“听着像果冻养虫子。”卡尔嘀咕。

“你负责做架子。”陈浩指着他,“拿那些废氧气瓶改造成悬挂槽,中间加营养垫层。”

“我又不是木匠。”

“你现在是了。”

接下来两天,基地东走廊成了施工现场。卡尔焊架子时溅了一裤子火花,骂了半小时。苏珊调配凝胶比例,反复测试透光性和保湿效果。娜娜编程序,让培养槽自动调节湿度和离子浓度。

陈浩来回盯着,时不时伸手摸一下新装好的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