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伏笔回收,突破初现曙光

通风口的风声停了,桌上的晶体闪了一下,蓝光扫过墙壁。

陈浩没动,手还挡在眼前。那道光比之前亮得多,像是一下子从昏睡中睁开了眼睛。

他放下手,盯着采样袋看了很久,忽然转身走到操作台前,把昨天的记录本翻出来,一页页往后翻。纸张发出沙沙的声音,苏珊抬头看了他一眼,卡尔正拧紧最后一颗螺丝,娜娜的镜头微微转动,对准了他。

“你又想干嘛?”卡尔问。

陈浩没回答,手指停在某一行字上。那是他昨晚随手记的一句话:“见强光熄灭,恢复时间约十二秒。”

他盯着这行字,脑子里却浮现出更早的事——基地资料室里,娜娜从一本破书里抽出的那份残缺报告。当时大家只注意到北纬29度和高压低温带,但有句话被忽略了:“在特定温压条件下,硅基复合体可进入共振态。”

他说不清为什么现在突然想起这个。也许是因为刚才那道光来得太不寻常,像是回应什么似的。

他猛地站起来,拍了下桌子:“我们搞错了方向。”

三个人都看向他。

“它不是电池,也不是燃料。”陈浩调出投影,把那段旧文字放大,“我们一直拿它当电源用,可它根本不是等着被榨干的东西。它是要被‘唤醒’的。”

“什么意思?”苏珊问。

“你看它什么时候发光?不是通电的时候,是环境变化的时候。”陈浩一条条数,“野外自发闪烁,强光照射后短暂熄灭,现在又突然变亮——它在反应,但它只对特定刺激有反应。”

卡尔皱眉:“所以你要把它塞进烤箱?”

“差不多。”陈浩点头,“娜娜,还能查到那份报告的原始模型吗?那种材料理论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激活?”

娜娜接入数据库,屏幕很快跳出一组数据。“匹配度最高的理论模型为地壳深层相变材料,建议实验环境:温度八十摄氏度上下五度,气压提升至一点八倍标准大气压。”

“高温加高压?”苏珊皱眉,“我们现在用的是备用模块,散热本来就撑不了多久。”

“我知道。”陈浩点头,“但我们得试一次。不然永远卡在这里。”

卡尔摇头:“上次炸的是稳压模块,这次要是反应舱扛不住呢?整个实验室都可能断电。”

“风险肯定有。”陈浩承认,“但我们现在连它能不能稳定输出都不知道。光靠观察,三年也出不来结果。”

“那就先小范围试。”苏珊开口,“用最低功率脉冲触发,监测十分钟。一旦异常立刻终止。”

卡尔看了她一眼,又看向陈浩,最后叹了口气:“行吧,但我得重新加固密封圈,还得接临时冷却管。”

“我去搬储冷罐。”陈浩咧嘴一笑,“还是你说得对,这玩意儿脾气差,得伺候着。”

四人立刻分头行动。

苏珊检查光谱仪滤光片,确认热干扰下的读数稳定性;卡尔拆开反应舱侧板,更换耐压垫圈并连接导管;娜娜调整环境控制系统,预设温压曲线;陈浩则把采样袋里的晶体转移到新容器中,动作小心。

“别怪我没提醒你。”卡尔一边拧螺丝一边说,“要是再炸一次,下回修的人都得戴防爆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