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小鸡吞下青蒿叶后晃了晃脑袋,咕了一声。陈浩盯着监控屏幕,刚想说点什么,娜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检测到粮仓B区异常。”
他没动。
“不是刚搞完寄生虫吗?”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的记事板,笔尖还停在“投喂量3.0克”那一行,“能不能让我把这句话写完?我连字都还没收口。”
“不能。”娜娜的光学镜头扫过数据流,“红外热成像显示,粮堆深处有密集微幅震动,频率集中在每分钟120到140次之间——符合米象幼虫集群活动特征。”
陈浩叹了口气,把笔拍在操作台上。笔滚了两圈,掉进饲料槽缝隙里,他懒得捡。
“又来?”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工装外套,一边往身上套一边往外走,“这年头虫子比人还能熬,半夜三点开工都不带请假的。”
粮仓外壁沾着昨夜喷雾留下的泥印,门锁有点涩,他踹了一脚才拉开。冷气扑出来,带着谷物受潮后的闷味。他皱了皱鼻子:“谁说粮食放得好能千年不坏?我看三天就得开除一批。”
娜娜跟进来,肩部投影展开全息模型。黄色光点密密麻麻扎在粮堆下半部分,像一锅煮到一半的芝麻糊。
“深度三米二,常规筛检无法触及。”她说,“熏蒸方案需封闭七十二小时,且残留物可能影响后续禽类饲料安全。”
“那就别熏。”陈浩抬头看天花板上那排老旧音响,“反正也没人听歌,不如让它们发挥余热。”
“你打算用声波驱虫?”
“不然呢?请它们开会劝退?”他走到控制台前,手指在布满灰尘的旋钮上划了一下,“高频声音震得虫子头晕,自然往上爬。咱们守在上面一网打尽,环保又省事。”
娜娜调出数据库:“15至20千赫兹可干扰昆虫神经传导路径,但本建筑钢架共振临界值为17.6千赫兹左右,接近该频段可能引发结构疲劳。”
“知道了。”陈浩已经接通电源,“咱不碰红线,稍微偏一点。先试18,不行就降。”
“建议先进行局部测试。”
“来不及了。”他按下了启动键,“你看那些黄点,再等两天它们就要开庆功宴了。”
嗡——
低频试探音扫过空间,几粒尘埃从横梁上飘落。接着,高频声波切入,空气中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颤动,像是有人用指甲轻轻刮擦玻璃。
起初什么也没发生。
三分钟后,粮堆表面开始冒泡似的翻动。细小的黑点顺着谷物流向边缘爬升,有的还在打转,像是喝多了酒。
“出来了!”陈浩咧嘴一笑,“都说音乐陶冶情操,原来虫子也爱听高音。”
“注意振幅。”娜娜提醒。
警报灯忽然闪了一下。控制台下方的传感器读数跳动,应力曲线微微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