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借鉴经验,问题迎刃而解

陈浩的手指刚碰到原料袋,工坊顶部的警示灯闪了一下。

他顿了顿,没松手。

娜娜抬头看了主控屏一眼,“能源波动,幅度很小,不影响当前流程。”

“那就好。”他把袋子往操作台上一放,粉末在灯光下泛着微弱蓝光。

苏珊还在白板上画结构草图,笔尖划过的声音很轻。卡尔蹲在设备旁检查激光接口的螺丝有没有拧紧。娜娜站在终端前调参数,手指滑得飞快。

刚才那次压制算是勉强成型,可跌落测试一做,边缘还是崩了。问题出在应力集中,单靠加聚合物膜解决不了根本。

“咱们现在是改一层裂一层。”陈浩靠着台子,“改来改去像个修修补补的老木匠。”

“至少每次知道哪里不行。”苏珊说。

“知道归知道,进度卡在这儿。”他挠了挠头,“再试下去,饭盒没做成,先把工坊耗成废品回收站。”

卡尔抬头,“要不先停一下?让设备冷却,人也缓口气。”

没人反对。

娜娜关掉模拟程序,屏幕暗了下去。苏珊放下笔,活动了下手腕。卡尔扶着桌角站起来,脚踝还有点使不上力。

陈浩没动。他盯着模具区那一排排工具发呆。那边摆着他之前做的几件农具样品——一把锄头,一个犁片,还有一根用来翻土的短柄铲。都是用老式合金做的,不算高级,但结实。

他忽然想起什么。

“等等。”他说。

三个人都看向他。

“我之前做那个犁片的时候,材料也特别脆。”他走过去拿起那块旧样品,“一开始压一次裂一次,怎么调温度都没用。”

苏珊问:“后来是怎么搞定的?”

“不是调温度,是分段压。”他说,“先低温压一遍定型,再升温结合,最后慢冷去应力。像煮饺子,不能一股脑扔锅里,得先泡冷水,再慢慢加热,不然皮就破了。”

娜娜立刻调出数据库,“你在三个月前记录过一次五段式压制流程,用于高碳合金塑形。”

“对,就是那个。”陈浩点头,“当时是为了平衡硬度和韧性,结果发现这种方法能减少内部裂纹。”

“矿石属性不同。”娜娜快速比对数据,“热膨胀系数差了近四倍,直接套用会导致压力失衡。”

“那就改参数。”他说,“原理一样就行。我们把整个过程拆开,一步步来。”

苏珊眼睛亮了,“你是说,别一次性到位,而是分阶段控制?”

“没错。”陈浩抓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流程图,“第一段低温预压,只给百分之三十的压力,让粉末初步粘合;第二段升温到八百五十度,中压融合;第三段升到一千度加高压压实;第四段保温释放应力;最后一段缓慢降温。”

“五步走。”卡尔听着听着坐直了,“听起来比瞎撞靠谱。”

“关键是节奏。”陈浩说,“每一段都不能急,得让材料自己适应。”

娜娜已经开始重新建模。屏幕上跳出新的工艺曲线,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变得平缓而有层次。

“需要调整液压系统的响应速度。”她说,“现有模式适合一次性压制,不适合多段切换。”

“那就手动干预。”陈浩看向控制面板,“你负责监控整体状态,我和卡尔在旁边随时准备调压。”

“我可以设定自动触发节点。”娜娜说,“但在第三段向第四段过渡时,可能需要人工校准上下压板的压力差。”

“交给我。”卡尔说,“我盯着仪表。”

苏珊主动拿过记录板,“我把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标出来,方便同步操作。”

准备工作用了四十分钟。

新的原料被装入压模舱,密封盖合拢。机器发出低沉的启动声,预热程序开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