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材料选好制方案,工艺难题待攻克

清晨的阳光从车间顶棚的破洞斜插进来,照在操作台上那块淡蓝色的板子上。陈浩蹲着,手里的喷壶还滴着水,他盯着刚切完的边缘,眉头没松。

“这口子……算平吗?”他问。

卡尔凑近看了看,手指轻轻划过切面,“没崩边,但不齐。接缝肯定压不紧。”

苏珊站在另一边,手里捏着那根软塑料条,来回弯了几次,“材料是软了,可它贴不上这种弧度。一压就翘。”

娜娜的屏幕亮着,上面是放大后的接口模拟图。一条红线横在拼接处,标注着“实际间隙:0.6毫米”。

“设计要求是0.3以内。”她说,“当前装配会导致漏风率上升百分之四十七。”

陈浩站起身,把喷壶往台子上一放,水溅出来一点,顺着木缝往下渗。

“也就是说,板子我们能切出来,但合不上?”

“准确说,是无法稳定密封。”娜娜调出另一组数据,“聚碳酸酯热膨胀系数较高,昼夜温差下会微幅伸缩。若固定结构刚性太强,易裂;太松,又起不到密封作用。”

“所以得有个能跟着它动的东西。”陈浩摸着下巴,“像……弹簧?”

“可用弹性压条。”娜娜点头,“但现有材料延展性不足,且缺乏预压结构设计。”

“那就做个能压住它的框。”陈浩转身走到公告板前,拿起粉笔,在原图纸旁边画了个带凹槽的金属边,“这里挖一道沟,把软条嵌进去,再用螺丝慢慢往下压,像夹三明治。”

苏珊看着他的草图,“螺距得多密?松一块,整圈都废。”

“一圈至少十二个点。”卡尔估算着,“我们现在用的手钻打孔偏移大,装歪了更漏。”

“机器不行,人来补。”陈浩咧嘴,“一个孔我盯一眼,打歪了当场磨平重来。”

“效率太低。”苏珊摇头,“一扇窗光打孔就得半天,你还得保证每个位置精度一致。”

“不然呢?”陈浩摊手,“等天上掉个数控机床?咱们现在就是土法炼钢,能出铁就行。”

娜娜忽然出声:“建议调整装配顺序。先做框架,再嵌入压条系统,最后安装主板。可减少应力集中。”

“行。”陈浩拍板,“先拿边角料试个迷你版,看能不能闭气。”

几人动手清理台面,搬来一块废弃的小块板材和一段旧铝轨。卡尔用角磨机小心切下一截,做成十厘米见方的测试框。

“这玩意儿太小,结果不一定准。”他一边锉边缘一边说。

“不准也比瞎蒙强。”陈浩接过锉刀,蹲下帮忙打磨内槽,“好歹能看出压条会不会弹出来。”

苏珊用剪刀裁了一小段软塑料,塞进槽里,试着按下去。塑料边缘翘起,卡不住。

“太厚。”她说,“塞进去就鼓起来,压不平。”

“削薄点。”陈浩拿美工刀开始刮,“一点点来。”

刀片划了几下,塑料被削出一个斜边,重新放入槽中,这次能贴住了。他用手掌用力往下压,五秒后松开。

塑料回弹,微微拱起。

“回形针都能压住它五分钟。”陈浩嘀咕,“咱们搞个窗户,总不能靠天天按着吧。”

“需要预压缩设计。”娜娜说,“理想状态是压条始终处于受力状态,持续提供闭合力。”

“就像拉紧的皮筋?”苏珊问。

“类似。”

“那咱有没有东西能一直绷着?”陈浩环顾车间,“弹簧没有,橡皮筋老化了,钢丝太硬……”

卡尔突然抬头:“帐篷撑杆呢?那种玻璃纤维杆,掰弯了自己弹回去。”

“有两根还在仓库。”苏珊说,“之前用来绑屋顶防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