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笔盖扔进铁盒,那声闷响在车间里回荡了一下。他盯着白板上的“计时器”三个字,又抬头看娜娜:“你刚才说两小时出流程,现在几点了?”
娜娜屏幕一闪:“已上传至共享目录,版本号1.0,当前时间下午五点零七分。”
“好。”陈浩拍了下手,“那就现在开个短会,把这玩意儿定下来。”
苏珊正翻着排班本,听到这话抬起了头:“现在?门窗还剩十四扇没做完,明天一早就要开始安装,这时候开会?”
“就是因为要安装了才得开。”陈浩从桌上抽了张废纸,撕成四片,每人面前放一片,“咱们不聊大道理,每人写一条最担心的事,别修饰,想到啥写啥。”
没人动。
卡尔挠了挠耳朵:“非得这么正式?”
“不然呢?”陈浩坐下,“等演练那天有人站错位置,你说是因为我没问清楚?还是因为你不好意思说?”
苏珊低头写了两个字,折起来放在桌角。卡尔写了三行,末尾画了个箭头。娜娜的纸片上跳动着微光,是电子墨水屏自动生成的摘要。陈浩把自己的也折好,打开共享目录里的流程草案。
“先看内容。”他说,“第一轮模拟地震,四级震动,持续五分钟;第二轮断电加局部喷水,十五分钟内完成撤离;第三轮综合灾情链,全员响应,目标是保住主控台供电。”
“听起来像考试。”苏珊说。
“本来就是考试。”陈浩点头,“不过挂科的代价是漏风、进水、停电,外加可能被吹走。”
卡尔咧嘴笑了下:“我支持高强度。越真越好。要是连假水都不敢碰,真淹了还不得尿裤子。”
“问题就在这儿。”苏珊翻开排班本,“我们现在每天能挤出的时间只有交接班那半小时。你搞一次三十分钟的演练,等于少做半扇窗。十四扇窗,七次演练就得拖一周。等我们装完门窗,外面早就刮台风了。”
“所以不能每次都全上。”卡尔说,“分组练,两两轮换。”
“那更乱。”苏珊摇头,“一组在演,一组在干,信息对不上。昨天谁修了配电箱都没人记得,你还指望他们记住逃生路线?”
娜娜插话:“数据显示,分批次训练的团队初期效率下降百分之十八,但两周后反超集中训练组。”
“数据不会累。”苏珊合上本子,“人会。我现在闭眼都能看见橡胶条的切割线,我不想再加一堆新东西塞进脑子里。”
空气静了几秒。
陈浩拿起自己的纸片,展开,念:“怕自己忘关阀门。”他放下,“这是我写的。我不怕演,我怕演完了还是不会。”
他看向卡尔:“你说要高压,我能理解。但高压的前提是大家知道该干嘛。我们现在连计时器都没有,拿什么卡节奏?”
卡尔张了张嘴,没说话。
“娜娜。”陈浩转头,“心理适应曲线那模型,能不能拆成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