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台,青云宗辩法圣地。九根粗逾数人合抱的蟠龙石柱,如同亘古存在的巨人,沉默地托举着这片巨大的圆形白玉平台,悬浮于缥缈云海之上。平日里,此地清冷孤高,非宗门盛事或重要论道不启。今日,却是人声鼎沸,灵光交织。各峰弟子或脚踏飞剑,衣袂飘飘;或乘坐形态各异的飞行法器、灵兽,灵光闪烁;或干脆驾驭云气,悬浮于空。密密麻麻的身影,如同众星拱月般,将论道台围得水泄不通。所有目光的焦点,都汇聚在平台中央,那个在宽大蒲团上盘膝而坐、身形显得格外渺小的身影——叶秋。
他神色平静,眼眸清澈,仿佛周围那万千道或好奇、或审视、或质疑、或期待的目光,以及那隐隐形成的、足以让寻常筑基修士心神摇曳的无形压力,都不过是拂面清风。他的对面,一字排开,坐着七道气息渊深、风采各异的身影。他们便是七峰遴选出的真传弟子代表,修为最低者亦是筑基后期,更有三人气息圆融,隐隐与天地共鸣,已是假丹之境!他们或剑气凌霄,或法力浩瀚,或灵动机巧,或沉稳如山,各自代表着青云宗传承万载、底蕴深厚的不同道统精髓。
铁面道人作为主持,立于台侧,他那张万年不变的冷硬面孔上,看不出丝毫情绪,声音如同冰碴碰撞,清晰地传遍整个论道台乃至四周云海:“论道台之争,不较法力之强弱,不拼神通之高低,只辩大道之真伪,神通之根源,修行之本质。双方各抒己见,可引经据典,可质疑驳斥,一切以理服人,以道证言。叶秋需连续胜得四场,方算通过此重试炼。”
钟鸣一声,论道开始!
第一场,对阵剑峰真传,萧陨。此人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得如同他背后的长剑,目光扫来,仿佛能刺穿人心。
“叶师弟,”萧陨开口,声音也带着剑锋般的冷硬,“你推崇之道纹,看似精巧繁复,变化多端。然我剑修之道,自古传承,唯精唯纯,心中唯剑,手中唯剑!追求的是极致专注下,那无坚不摧、一剑破万法的无上剑道!何须借助那些繁复纹路,徒然分散心神,耗费精力?”
叶秋闻言,并未动怒,反而微微点头,表示理解,随即平静回应:“萧师兄所言,深得剑修勇猛精进、纯粹唯一之三味,叶秋佩服。然,师兄可曾深思,何为‘剑意’?那凌厉无匹、斩断虚妄的意志锋芒,其本质,是否也是一种能量与精神高度凝聚、压缩后,形成的具有特定属性与结构的‘意念之力纹路’?”
他说话间,并未动用自身剑气,而是伸出右手食指,指尖一缕取自萧陨方才话语间自然流露出的无形剑意气息(被叶秋敏锐捕捉并模拟),凌空缓缓勾勒。那缕微弱的剑意,在他的指尖下,竟如同被最精密的仪器解析开来,清晰地显现出其内部蕴含的“锋锐”、“极速穿透”、“一往无前”等核心特性所对应的细微道纹结构!他甚至指出了其中几处因功法传承或个人习惯导致的、极其细微的能量流转冗余节点。
“师兄请看,”叶秋指尖灵光微动,将那几处冗余道纹稍作调整,使其结构更加流畅高效,“若去此冗余,保持剑意纯粹本质不变,其凝聚速度可否更快三分?穿透之力可否更凝一线?此非背离剑道之纯,而是以道纹为镜,照见自身,优化其‘纯’与‘精’的表达方式。萧师兄,不妨依此微调,一试便知。”
萧陨看着空中那被“解剖”得清清楚楚的、属于剑意范畴的道纹结构,脸色瞬间变了!他身为剑道天才,本能地感觉到叶秋所指出的那几点,确实存在,且叶秋的调整方案,直指核心,并非虚言!他下意识地依言,在自身剑意运转中尝试微调。果然!一股更加凝聚、更加顺畅、仿佛去除了无形枷锁的感觉油然而生!虽然提升幅度不大,但到了他们这个境界,一丝一毫的进步都难能可贵!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的剑道认知,在对方这“以纹析意”的奇特视角下,竟有些苍白无力。最终,他脸色变幻数下,深吸一口气,对着叶秋抱拳拱手,闷声道:“受教了……此场,我认输。” 台下,来自剑峰的弟子区域,顿时响起一片难以抑制的惊呼与哗然!
第二场,对阵术峰真传,一位专精火系道法的弟子,名为炎烈。他性格如火,抬手间,灵力奔涌,漫天炽热火球瞬间凝聚,如同流星火雨,散发出灼热逼人的气息,将论道台一角的空气都炙烤得扭曲起来。
“叶师弟,既然你道纹玄妙,可能解析我这‘流星火雨’之术根本?指出其优劣?”炎烈声音洪亮,带着一丝挑战意味。
叶秋目光扫过那漫天火球,甚至未曾动用神识细致探查,便已然开口,语气笃定:“师兄此术,借天地间活跃火灵之气,强行凝聚,化雨而落,声势浩大,覆盖面广,然其核心缺陷在于‘聚灵’与‘凝形’两道关键道纹衔接处,存在三处细微不畅。导致超过五成的灵力,在凝聚过程中便已无谓耗散,威力看似凶猛,实则虚浮。若将第三节点那追求瞬间爆裂的‘爆裂纹’,改为更注重持续压缩与稳定的‘螺旋压缩纹’;再将第七节点那单纯追求范围扩散的‘扩散纹’,巧妙融入精准控制落点的‘引力引导纹’……则不仅火雨密度可提升近倍,单体威力更强,总体灵力消耗,反可节省两成以上。”
小主,
他一边说着,一边随手在空中以灵力勾勒,将炎烈那“流星火雨”的法术模型,按照他所言进行道纹层面的修改。眨眼间,一个结构更加精巧、能量流转效率明显更高、火球更加凝实密集的新法术模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众人面前!炎烈看得目瞪口呆,连忙对照自身所修功法与施法感受,骇然发现叶秋所言,竟与他自己平日施法时那些难以言喻的滞涩感、以及威力未达预期的困惑之处,分毫不差!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喟然长叹,挥手散去空中火球,对着叶秋郑重地躬身一礼:“叶师弟慧眼如炬,直指本源……炎烈,心服口服!”
第三场,对阵丹峰一位资深真传(并非凤青璇)。此人气质温和,目光中带着对药理的专注。
“叶师弟于丹纹一道,造诣非凡。敢问,那最基础的‘清心丹’,为何能助人宁神静气,驱除杂念?其内数味药性各异甚至相冲的灵草,最终如何达成平衡融合,产生安神之效?此中玄妙,可能以道纹阐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