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剑舞的轨迹

· 数据瀑布反馈:腰部核心肌群发力启动与手腕精细操控转动存在约0.05息的细微延迟,导致形成的环形剑幕在左肋下三寸偏后位置,出现一个持续时间约0.1息的能量密度薄弱区域。最优破解方案A:以超越其剑幕旋转线速度至少三成的精准直刺或点刺,攻其此必救之处,迫使回防,打乱节奏。方案B:使用低消耗的“高频震荡”类微道纹,远程干扰其腕部经脉灵气稳定运行,使其剑势自溃。

紧接着,剑修身形骤进,一式“雪落无痕”,剑尖飘忽如雪,直刺虚拟对手眉心要害,速度快如闪电,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 数据实时解析:为追求极致的突刺速度,足下“涌泉”发力过于刚猛且短暂,导致重心前移过快,下盘根基略有虚浮;发力过度依赖右臂三角肌与肱三头肌,胸腹中线门户大开,缺乏应变余裕。最优破解方案:不退反进,以身法(如“柳絮随风”步)切入其右侧攻击盲区,同时以重手法(如“崩拳”劲)攻击其作为主要支撑的右腿膝关节侧面或持剑手的肘关节“曲池穴”,一击制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一式,剑势陡然回转,化为“回风拂柳”,长剑划出优美的弧线,意图格开侧面来袭,并借力打力,顺势反击。

· 数据深度洞察:回剑轨迹过于追求外形的圆润流畅,在剑势从“放”转为“收”、旧力已衰、新力未生的那个转换节点,剑身所携带的动能与附着灵气会出现一个极其短暂但确实存在的“力量断点”和“灵气空白”。最优破解方案:捕捉此稍纵即逝的“断点”,以精准无比的点击(如“指镖”或“剑气凝丝”)破其剑势平衡,或使用小范围的“迟滞”、“束缚”类辅助性微道纹,使其回防动作出现致命卡顿。

三种截然不同、却都直指核心的破绽,连同其产生的生物力学根源、能量学原理、持续时间窗口、以及最高效、最省力、甚至最具心理威慑力的破解路线与技巧,在叶秋的心念间如同水到渠成般清晰浮现,并自动生成了数种应对变招的策略。他甚至能瞬间推演出,执行这些破解方案,需要自身具备多大的基础力量、多快的神经反应速度、何种特定属性及强度的能量介入,就能以近乎“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轻描淡写地瓦解对方这看似凌厉无匹、守备森严的攻势。

那年轻剑修浑然不觉自己苦练的剑法在他人眼中已是漏洞百出,依旧沉浸在那酣畅淋漓的剑舞之中,额角渗出细密汗珠,眼神专注,显然颇为投入且自得。

周围的看客们依旧在低声赞叹,交换着“剑法精妙”、“后生可畏”之类的评语。

王道长看着那密不透风、令人心悸的剑光,下意识地吞咽了一口唾沫,努力维持着镇定,又补充了一句点评,仿佛在为自己打气:“这手流风回雪剑,灵动与沉稳兼具,已颇具火候,等闲之辈,怕是难以近身,更遑论破之……”

他话音未落,却听身旁的叶秋,用一种平静到近乎没有感情起伏、仿佛在陈述客观事实的语气,轻声自语(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剑风,钻入他的耳中):

“左肋下三寸,守转攻的瞬间,灵气流转有隙,弱三分。”

“急进突刺时,重心过于前置,右腿承力逾七成,下盘虚浮,是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