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过高的步频也可能导致肌肉,过早疲劳,影响后半程的发挥。
而且,当步频提升到一定程度后,继续提高,会面临生理极限的限制,同时也可能牺牲一定的步幅。例如鲍威尔,作为典型的步频运动员,他的后半程常常出现疲软的现象。
因此,步幅和步频对于短跑成绩的影响不能简单地进行比较,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运动员的百米成绩。
最终,结合专家们的意见,李青教练为付林制定了,旨在提高步频的训练计划。
计划中增加了大量的力量训练,如杠铃深蹲、蛙跳、卧推抬腿、负重转体、高抬腿跑、后踢腿跑等,
将原本一周三次的力量训练,增加到四次或五次。
在步频训练方面,付林需要跟随节拍器的节奏,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快速小步跑。
为了刺激神经系统,提高肌肉的反应速度和步频,基地的工作人员,临时搭建了一个60米长的缓冲坡。
为了增强付林的协调性,他又重新拾起瑜伽动作,并由刘晴负责监督和陪同训练。不过,每次垫上训练时,刘晴那紧身的训练裤总是让付林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做动作。
时间一天天过去。几乎每天,付林都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度过,恶心和呕吐已成为常态。
为了防止付林因疲劳,而产生伤病,李青特意向田管中心申请,调来专业的医护人员,定期为付林检查身体,检测各项生理指标,一旦发现任何异常,训练马上就会停止。
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测,医护人员惊奇地发现,尽管付林每天训练完后,都处于疲劳中,但第二天,他又能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训练场上。
然而检测结果,并未发现,有任何异常的地方。定期的"反兴奋"检测,也没有说明,有什么违规的问题。他们思来想去,最终认定付林超强的身体素质,帮助他拥有了卓越的疲劳恢复能力。
为了不让付林分心,刘晴晚上不再进入他的房间,并拿走了,放在他房间内的所有衣物,以免增加付林的身体负担。
高强度的训练,让付林疲惫不堪,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这当然,也得益于系统的恢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