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成为丧尸的口粮,或是死于溃军的流弹,又或者在饥渴和疾病中缓慢地走向死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秩序彻底崩塌,文明的火花在这里几乎完全熄灭。
而在霓虹指定的几个沿海撤离点,则上演着一场异化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只是更加混乱、更加绝望,也更加充满算计。
数量众多的霓虹船只云集在近海,庞大的自卫队舰艇,临时征用的大型民用货轮,客轮,甚至还有一些颇具规模的私人游艇。
它们尽可能地靠近海岸,放下小艇,试图接走密密麻麻涌向海滩的人群。
海滩上,景象如同地狱。
人们疯狂地涌向海水,试图抓住任何可能带他们离开的漂浮物。
为了争夺登上小艇的机会,谩骂,甚至械斗无处不在。
有些人甚至在齐腰深的水里就开始了互相攻击。
海水被染上淡淡的血色,漂浮着丢弃的行李和散落的文件,偶尔还有不动了的躯体。
霓虹士兵和工作人员在船上紧张地维持着秩序,用扩音器呼喊,甚至鸣枪示警。
他们按照名单和预先设定的标准,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精锐士兵及其直系亲属,严格筛选着登船人员。
对于那些不符合条件、试图强行登船的绝望者,他们毫不留情地用枪托,棍棒甚至子弹将其驱离。
一些装载着精密仪器、技术图纸或稀有材料的箱子被优先吊装上船,而活生生的人则往往需要等待更久。
精英们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惶恐,挤在拥挤的船舱里,望着逐渐远去的、燃烧着的故土,心情复杂。
他们知道,自己是用无数被抛弃同胞的命运换来的生存机会。
整个撤离过程,充满了效率至上的冷酷和种族优越感下的筛选。
霓虹如同在惊涛骇浪中抢救珍贵货物的商人,小心翼翼地打捞着他们眼中的“精华”。
而对于那些如同蝼蚁般在沙滩上挣扎的普通阿三民众,他们投去的目光中,更多的是冷漠和不耐烦。
就在霓虹的撤离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自以为抢在时间前面时,他们并不知道,一张隐秘的死亡之网,正在他们最重要的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悄然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