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摩根士丹利总裁正与央行上海分行的领导低声交谈。林烨认出那位领导——正是父亲笔记里提到的"证券试点反对派"之一。

当晚,林烨敲响了分行领导家的门。开门的是位戴老花镜的老人,见到林烨递上的父亲遗照时,手微微发抖:"老林的儿子都这么大了......"

书房里,老人摩挲着照片:"你父亲当年就预言,证券市场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可惜啊......"

"现在还不晚。"林烨取出试点方案,"只要在规则设计上设置防火墙。"

老人看完方案,长叹一声:"明天评审会,我帮你说话。"

然而次日清晨,变故突生。《申城早报》头版刊出《警惕证券热引发通货膨胀》的评论员文章,虽未点名,但字里行间直指林烨的资本运作方案。

"是陈家的笔杆子。"赵广财摔下报纸,"他们买通了财经学院的教授!"

评审会推迟了。林烨知道,这是舆论战的开始。他立即做了三件事:让李文舟以海外专家名义发表《证券市场与通胀无必然联系》的署名文章;通过秦参谋长请出经济界元老召开研讨会;最重要的是,他亲自走访了即将发行股票的飞乐音响厂。

在闵行区的厂房里,林烨拉着老厂长算账:"发行股票不仅能融资扩建,还能让职工持股,激发积极性。"

老厂长犹豫:"但万一赔了......"

"如果我能找到保底认购方呢?"林烨写下潮汕商会的担保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