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烨厂废墟上的焦糊味还没散尽,晨雾中已传来推土机的轰鸣。林烨踩着碎砖块走向临时搭建的板房办公室,墙上新挂的白板写满重建计划。老赵端着搪瓷缸蹲在门口,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林总,银行刚来的通知。"会计把传真纸递过来,"说我们抵押贷款要重新评估。"

纸上"抵押物价值存疑"的红章刺眼。林烨把纸揉成团扔进铁桶,火苗窜起时他瞥见桶底未燃尽的塑料片——是烧毁的永昌公司台账残页。

"评估组十点到。"老赵踢了踢桶,"带队的是新调来的副行长,听说有海外背景。"

评估组比预定早来半小时。副行长穿着定制西装,金丝眼镜后目光锐利。他带来的测绘仪在厂区边界反复报警,最终停在7号地块边缘。

"地下有异常空洞。"副行长敲着平板电脑,"需要钻探验证。"

钻孔机作业时,林烨在板房接北京电话。秦参谋长声音带着电流杂音:"那个副行长查过了,背景干净得可疑。他父亲是侨联老干部,但有个妹妹嫁到了德国。"

正午钻探结果令人心惊:地下十五米处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样显示是二战时期日本军工标准。更蹊跷的是,钻头带上的锈屑里检出海水成分。

"这里曾是海湾。"地质专家对比老地图,"1945年填海造陆。"

重建施工因此暂停。当晚林烨潜入市档案馆,在水利工程卷宗里找到惊人记录:填海所用沙土来自某日军基地拆除废料。附件照片显示,运输船队隶属"樱花"部队。

"他们在埋东西。"老陈深夜看着照片,"不是宝藏,是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