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深度耕作——成本穿透与效率革命

1. 流程标准化与线上化:针对供应商端操作复杂的问题,技术团队与地推团队坐在一起,将整个申请流程像流水线一样拆解,砍掉所有非必要环节,将能线上化的全部线上化。他们开发了极简的供应商端H5页面,支持营业执照自动识别、信息预填、一键授权查询税务社保信息,极大简化了注册和认证流程。对于融资申请,则简化为“选择应收账款-确认金额-签署电子协议”三步走。

2. 地推赋能工具包:为地推人员开发了专用的移动工作台APP。内置话术库、常见问题解答、视频教程,可以一键生成针对不同供应商的定制化介绍方案。最重要的是,地推人员可以用这个APP直接为供应商完成线上注册的辅助操作,现场扫码、拍照上传,将后续的线上流程大部分前置到面对面沟通中完成,成功率大幅提升,后续跟进成本急剧下降。

3. 自动化风控与路由:方哲团队集中火力,优化了针对“恒远模式”的风控规则引擎。对于经过恒远确权、且供应商历史无不良记录的应收账款,实现系统自动审核通过,无需人工干预。同时,建立了与农商行系统的标准API接口,审核通过的申请自动推送,资金状态自动回传,减少了大量人工沟通和核对工作。

4. 建立知识库与SOP:将地推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解决方案、以及与恒远、农商行打交道的注意事项,全部沉淀成一个动态更新的知识库。并制定了极其详细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包括什么情况该找恒远的什么人、什么问题该反馈给农商行的哪个部门、话术该怎么说等等。新员工通过学习SOP和知识库,可以快速上手,降低了对个别资深地推人员的依赖。

三、 价值重塑:从融资通道到供应链优化伙伴

在拼命“节流”的同时,陈默也在思考如何“开源”——如何为恒远制造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提升自身服务的溢价能力。

他让林薇再次拜访恒远的采购总监和财务总监,但这次带去的不是融资方案,而是一份《基于数据洞察的供应链健康度初步分析报告》。

报告利用“智伞”平台积累的数据,分析了恒远上游主要供应商的集中度、稳定性、对账期的敏感度、以及潜在的金融需求。报告指出,过度依赖少数几家大供应商可能存在断供风险,而一批高质量的小供应商因为资金问题发展缓慢,建议恒远可以有意识地通过金融手段扶持这批小供应商,优化供应链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同时,报告也委婉指出,恒远目前的付款流程内部耗时较长,平均比约定账期又多出15天,这无形中加剧了供应商的资金压力。

这份报告让恒远的管理层眼前一亮。他们之前从未从这个维度审视过自己的供应链。虽然报告还很粗糙,但展现出的潜力和视角,远远超出了一个简单融资工具的范围。他们开始意识到,“智伞”或许不仅能解决供应商的燃眉之急,更能成为自身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有益补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