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凝视着眼前这个少年,心中感慨万千,情绪复杂难辨。只见第五文渊神色平静,仿若无事发生,又接着开口说道:“李大哥,红姐、珈蓝,还有黄灵儿,往后就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竭尽全力保护好她们。我打算明天一早便启程离开,就不与她们当面道别了。这是孙老道写给徒儿的信,你转交给灵儿吧。另外,我把寅虎留下,让他保护红姐她们。” 说着,第五文渊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递向李靖。
李靖伸手接过信,神色凝重,语气坚定地说道:“贤弟,你大可放心!只要我李靖还活着,就绝不让任何人伤到她们分毫。贤弟此番匆匆而来,又要这般匆匆离去,莫不是专为明年圣上北巡之事而来?” 第五文渊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笑意,说道:“可以说,我来此确实与这件事有关,但又不仅仅是为此事。我还想着深入草原,待上一段时间。” 李靖面露惊讶之色,刚想开口劝说,第五文渊却没给他机会,继续说道:“李大哥,你不必多言。此事我已然深思熟虑,各项事宜也都安排妥当,势在必行 。”
晨雾恰似鲛人织就的薄绡,轻盈且缥缈,近乎透明的质地仿若梦幻的轻纱,悠悠地悬浮于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上。在嫩绿鲜嫩、纤细柔软的草尖,晨雾悄然凝聚,渐渐幻化成一颗颗细碎而莹润的珍珠,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神秘礼物,在微光中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第五文渊骑着骏马,稳步朝着坡上前行,马蹄在湿润的草地上留下清晰而沉稳的印记。待抵达丘顶,他轻轻勒住缰绳,骏马前蹄微微扬起,发出一声低嘶。第五文渊顺势回头,目光自然地落在身后不远处的青衣身上。此时的青衣,端坐马上,身形笔直如松,衣袂随风轻扬,仿佛与这广袤的草原融为一体。
她头戴一顶竹编斗笠,帽檐低垂,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柔和的下颌和一抹淡色的唇。斗笠下,几缕乌黑的发丝被风拂起,贴在白皙的颈间,发间一支碧玉簪子隐隐泛着温润的光泽。她的衣衫是极淡的青,像初春的湖水,袖口绣着几片竹叶,随着马背的起伏轻轻摇曳。
马是一匹枣红色的骏马,鬃毛油亮,步伐稳健。女子手握缰绳,手指修长白皙,指节分明,腕间戴着一串青玉珠子,随着马儿的步伐轻轻晃动。她的背脊挺直,肩线流畅,腰间束着一条深青色的丝绦,勾勒出纤细的腰身。丝绦下悬着一枚玉佩,玉质温润,雕着一只展翅的青鸾,随着马儿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叮咚声。
草原上微风带着些许湿润的青草气息,拂过她的衣襟,带来一丝清凉。她的目光始终望着前方,眸色沉静如水,仿佛这世间万物都无法扰乱她的心神。她的身影与这天地融为一体,只留下一抹淡淡的青色,仿佛一幅水墨画中的一笔,轻盈而飘逸,她那安静,从容的面容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孤寂与坚定。
文渊下意识地抬起手,手中那支玉笛不知何时已沾上了晶莹的露水。此刻正散发着独有的幽光,那光芒内敛而温润,既不夺目张扬,却又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韵味,仿佛承载着悠悠岁月的沉淀,无声地诉说着往昔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朝阳初升,万道金辉倾洒而下,宛如无数细碎的金片,纷纷扬扬地落在摇曳的草叶上。每一颗露珠都像是天然的棱镜,尽情折射着光芒,绽放出绚丽的七彩光晕,将整个草原装点得如梦如幻。目睹此景,文渊心中一动,对着身旁的青衣高声喊道:“青衣,我琢磨着给我的笛子取名为‘寒星’,你觉得如何?”
青衣微微仰头,目光中透着思索,轻声说道:“寒夜星辰,清冷且高远,充满了诗意与韵味。公子,这名字着实绝妙,就叫它寒星吧。”
从马邑出发已然两个多时辰,一路之上,若第五文渊不开口,青衣便会默默跟随,绝不多言。此刻,第五文渊瞧着前后相随的二人,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忍不住开口道:“青衣,莫要总是刻意跟在我身后。这茫茫草原,四下无人,就我们俩,却一前一后的,这般模样,岂不是破坏了这天地间的和谐之美?”
“咯咯咯,” 青衣忍不住笑出声来,那笑声清脆悦耳,仿若银铃般在草原上回荡,“公子,您莫不是觉得烦闷了?”
第五文渊忙不迭点头,心中暗自惊叹:“这青衣怎如此善解人意!” 嘴上也没停下,接着问道:“青衣,你手中的长剑可曾有名字?”
“不曾有。” 青衣如实答道。
第五文渊接过青衣的长剑,仔细端详起来:“见你拔剑时,身姿婀娜,姿态优美而轻盈,剑招更是灵动多变,每一次挥舞都仿若惊鸟掠空,充满了神韵。”思索片刻,第五文渊又说道:“瞧你使剑时的模样,灵动非凡,这剑就叫‘惊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