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御史注目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御史台值房的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监察御史陈砚舟端坐在紫檀木案后,指节分明的手指正轻轻敲击着那份由太学生员联名呈递的诉状。青瓷茶盏中的龙井早已凉透,他却浑然未觉。
值房里弥漫着墨香与旧纸卷特有的沉郁气息。北墙上悬挂着"风宪清严"的匾额,东侧书架整齐排列着《大周律》与历年科考案卷,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这个空间的庄重与威严。
"墨轩阁......沈墨轩......"陈砚舟低声念着这两个名字,眉头渐渐锁紧。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一双凤眼锐利如鹰。朝中同僚私下称他"铁面御史",不仅因他执法严明,更因他对规矩秩序有着近乎执着的坚持。
侍立在侧的书记官小心翼翼地开口:"大人,下官已派人查访。那考篮确实结构精巧,但并无夹带之嫌。食物也仅是烘制得法,未见不妥。"
"本官自然知道。"陈砚舟的声音冷峻,"但科场规矩,重在防微杜渐。你可曾想过,若人人都效仿这等投机取巧之举,科场会变成何等模样?"
他站起身,踱至窗前。窗外一株老梧桐正飘落黄叶,一如他此刻纷繁的思绪。
"三个月前,江南乡试查出夹带案,考生将经义刻在竹制笔管内侧。去年会试,有人用特制墨汁在衣袖上书写,遇水方显。"陈砚舟转身,目光如炬,"这些舞弊手段,哪一桩不是从看似无害的'创新'开始?"
书记官垂首:"可这沈墨轩的考篮,反倒更便于查验......"
"正是这等'便利'才最是危险!"陈砚舟突然提高声调,"科考本就是磨砺心志之途。号舍简陋、饮食粗粝,正是要考验学子在艰苦环境中的定力。如今倒好,一个个都想着如何让自己更'舒适',这岂是取士之本意?"
他拿起诉状,指尖重重点在"铜臭气"三个字上:"更不必说这租赁营生。士子们尚未入仕,就先学会了锱铢必较,将来为官,岂能不贪?"
"那大人的意思是......"
"传沈墨轩明日巳时来御史台问话。"陈砚舟语气决然,"本官要亲自看看,这个能让满城学子趋之若鹜的商人,究竟是何等人物。"
"可他的背景......似乎与慕容家有所牵连......"
"便是王公贵胄,坏了科场规矩,本官也决不轻饶!"陈砚舟斩钉截铁,"你去安排吧。"
"是。"
与此同时,"墨轩阁"内却是一番热闹景象。尽管太学的非议已然传开,但仍有许多务实敢为的学子前来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