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整合之势
顾魁的倒台,如同在杭州商界这片刚刚经历风灾的泥沼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不仅是浑浊的浪花,更是格局的彻底重塑。
昔日依附于顾氏的商业网络瞬间崩塌,大量的商铺、货栈、船队乃至熟练的伙计、管事,都成了无主之物,或是惶惶不可终日,或是急切地寻找新的依靠。巨大的市场空白赤裸裸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诱惑着幸存者的野心。
然而,在这场权力的饕餮盛宴中,最大的赢家,并非那些蠢蠢欲动的老牌商号,而是以惊人速度崛起、并在此次风灾和构陷风波中展现了强大韧性与凝聚力的“钱塘商盟”。
沈墨轩并未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慕容惊鸿关于雷彪与倭寇的警告,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深知,商盟必须更快地壮大,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整合顾魁留下的遗产,是当下最快、也是最必然的选择。
他没有采取顾魁那般巧取豪夺、强行吞并的手段,而是以其一贯的沉稳和远见,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首先,是“吸纳”而非“吞并”。对于那些在顾魁体系中本就受到压榨、且信誉尚可的中小商人,钱塘商盟敞开大门,以相对公平的条件邀请其加入。沈墨轩亲自出面,与这些商人洽谈,承诺共享商盟的渠道、信息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尊重其原有的经营自主权。此举迅速赢得了大批中小商人的归心,他们带着自己的店铺、客户和部分资源,纷纷投靠,使得商盟的体量和覆盖面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
其次,是“消化”与“整合”。沈墨轩深知,盲目扩张只会导致内部混乱。他与周掌柜、李掌柜等核心成员日夜筹划,将新加入的成员按其经营品类、地域进行梳理,划分出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若干个行业分会,由富有经验的成员担任理事,既提高了专业效率,也便于管理。同时,商盟开始统一采购、运输的部分环节,以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并建立了初步的内部仲裁机制,解决成员间的纠纷。
最后,是“立信”与“立威”。对于顾魁麾下那些劣迹斑斑、为虎作伥的管事和打手,商盟坚决摒弃,甚至配合官府清理了一些涉及不法行为的残余势力。而对于顾家那些因主人倒台而陷入困境、本身并无大恶的普通伙计、船工,商盟则酌情吸纳安置,给予活路。这一手“雷霆与雨露”,既树立了商盟的正气形象,也安抚了底层人心,确保了整合过程的相对平稳。
短短月余,钱塘商盟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一个主要由中小商人组成的联盟,蜕变成了一个结构严密、覆盖多个重要行业、在杭州商界举足轻重的庞大商业组织。其总部也从那家残破的客栈,迁入了原属顾魁、位置更佳的一处大宅院。虽然建筑在风灾中有所损毁,但正在加紧修缮,气象已然不同。
这一日,沈墨轩应召来到杭州市舶司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