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可怕的能力

萧若冰的出现很突然,她的离去也同样突兀而又干脆。

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只在空气中留下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冷杉香气。

林远和柳眉站在原地,相顾无言。

“东和财团……”

良久之后,柳眉才声音干涩地吐出了这个名字。

作为执掌百亿集团的女王,她比林远更清楚这四个字背后所代表的能量。

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司,那是一个横跨金融、科技、能源、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庞然大物,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跨国资本帝国。

如果说燕家和埃塞尔雷德资本所构建的势力范围,是一张覆盖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网。

那么萧若冰所代表的东和财团也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因为日本人较真的特质,他们比埃塞尔雷德资本做的还要出色。

而林远引以为傲的“江南之芯”,在这两大势力的绞杀与博弈之中,渺小得就如同一只随蝼蚁。

“她的条件会是什么呢?”柳眉的脸上,写满了凝重与不安。

她太了解资本的逻辑了。

萧若冰既然愿意拿出如此惊天的筹码,那她所图谋的绝对远超林远和“江南之芯”项目本身。

她隐隐感觉到,萧若冰应该是在进行一场豪赌,而林远就是她押上牌桌的一枚棋子。

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而萧若冰究竟在下什么样的棋局,她现在还不得而知。

林远没有回答她的问话。

他缓缓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依旧璀璨的维多利亚港。

海风从窗户的缝隙中吹进来,带着一丝凉意,却无法让他那微微发烫的大脑冷静下来。

他与柳眉所想基本一致,他也感觉这一切太过蹊跷。

萧若冰彻底撕碎了他最后的自尊,却又在他绝望的时刻,递给了他一瓶看似能解渴的毒药。

喝,还是不喝?

他似乎别无选择。

第二天,林远和柳眉回到了江州。

那场在香港辞修会馆的“鸿门宴”,以及随后在半岛酒店萧若冰的突然出现,仿佛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然而现实的绞索,却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收紧。

林远拒绝殷曼琪的第三天。

《全球资本观察》再次发布重磅消息,一篇标题为《系统性风险笼罩江南,高新产业或迎崩盘时刻》的深度做空报告如期而至。

文章以极其专业的角度,将“江南之芯”项目的困境,上升到了整个江南省的投资环境问题。

舆论瞬间引爆。

省里接到了无数来自国内外投资机构的问询电话,一些原本正在洽谈的合作项目,也纷纷以“需要重新评估风险”为由,按下了暂停键。

省委同样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多位省委领导打来电话询问林远情况。

与此同时,殷曼琪的第二轮绞杀,也如期而至。

“江南之芯”项目下属的十三个项目组,仅存的几家还在勉力维持的国内供应商,也开始以各种理由委婉地提出了暂停合作的请求。

国内多家金融机构,虽然有郑宏图书记亲自坐镇施压,暂时没有出现抽贷的极端情况,但也停止了所有新的贷款审批。

毕竟项目的不良信息,已经被炒的沸沸扬扬,银行能迫于政治任务要求暂缓抽贷,但不可能再盲目向他们贷款了。

而债券融资方面也同样不乐观,尽管刘华美使出浑身解数,斡旋各投资方,但各投资方的顾虑丝毫未减。

很显然,“江南之芯”已经不被投资方看好了。

整个“江南之芯”项目,资金链、供应链、舆论链……全面断裂!

彻底陷入了停摆。

办公室内,愁云惨淡。

李清平、王海冰这些平日里心高气傲的技术大牛们,此刻也都像斗败了的公鸡,一个个垂头丧气,眼底布满了血丝。

林远承受着自上任以来,最巨大的压力。

他甚至已经顶不住压力,硬着头皮向郑宏图书记做了一次全面的、坦诚的求援汇报。

郑书记在听完之后,罕见地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他只说了一句话:“稳住团队,我来想办法。”

林远知道,郑书记已经在动用他所有的关系和人脉,试图从京城层面,为“江南之芯”寻找一条生路。

但这几天下来,收效甚微。

即便是郑书记这个级别的封疆大吏,也感到了一丝无力。

整个“数产办”,乃至整个江南省的高新产业圈,都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阴云之下。

所有人都以为,林远这颗江南省最耀眼的新星,即将迎来他政治生涯中最惨痛的一次滑铁卢。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

转机会以一种极快的方式,悄然降临。

第四天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