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回到江南之芯集团总部时,时间已指向深夜十一点。
会客室内的灯却依然亮着。
孙大炮正襟危坐,面前的茶杯已经换了七八次,茶叶早已无味。
看到林远的身影,他猛地从沙发上弹起,一个标准的立正。
“老板!”
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林远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航班延误,让你久等了。”林远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情况怎么样?”
“报告老板!”孙大炮没有坐下,而是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用蓝色文件夹精心装订好的文件,双手递上,“您要的方案,请您过目。”
文件的封面上,印着一行加粗的黑体字:
《江钢集团全面数智化升级改造(一期)工程可行性报告》
林远接过报告,直接翻到了核心内容部分。
孙大炮则像一名参谋,站在他的身侧,开始进行纲要式汇报。
“报告老板,整个工业之心项目,严格按照您当初定下的三层架构进行设计。总预算三百五十亿,分三期执行。一期工程预算八十亿,建设周期十八个月。”
“项目已经通过了集团董事会的初步审批,各主要领导都已经签字,专项资金已进入内部划拨流程。”
林远点了点头,继续翻阅。
报告的内容,全部由最精准的数据、最严谨的逻辑、最清晰的图表构成。
第一部分:感知层,设备物联 IOT 边缘计算升级方案。
“主任,感知层是整个项目的基础。我们的目标是完成对江钢一号、二号高炉,及配套的热轧、冷轧全产线,进行100%的数字化覆盖。”
接着孙大炮开始详细的报告:
1.1 传感器布点。 一期工程,将完成总计12,874个工业级传感器节点的安装与调试。其中包括:4,216个温度/压力传感器,精度要求±0.1%,实时监测高炉、转炉、加热炉的内部环境。
3,550个震动/声学传感器,通过AI算法,对所有核心传动设备(电机、轴承、齿轮箱)的运行状态,进行7x24小时不间断监测,实现故障的提前预测。
2,108个气体/光谱分析传感器,实时分析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废水的成分,为环保与工艺优化,提供精准数据。
3,000个视觉/红外传感器,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钢坯、钢板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进行自动化、非接触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