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的六月,热浪已经开始肆虐。县三中的校园里,杨树叶被晒得蔫头耷脑,知了在树上没完没了地鸣叫。但比天气更热的,是即将到来的会考气氛。
"这次会考很重要,"杨老师在班会上严肃地说,"关系到你们能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虽然不难,但必须重视。"
吴普同和同学们都很紧张。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全县统一组织的大型考试,而且考场还设在县一中——那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重点中学。
更让人兴奋的是,因为要考两天,学校破天荒地统一安排了住宿,这在县三中的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听说县一中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还有标准的足球场呢!"赵强兴奋地说。
"真的假的?"辛志刚推推眼镜,"那不是比大学还厉害?"
吴普同默默整理着复习资料。他对县一中的所有了解都来自娟子的描述——红墙绿瓦,窗明几净,连厕所都比他们的教室干净。
考试前一天,学校租了两辆大巴车送学生们去县城。一路上,同学们都很兴奋,像春游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都安静!"带队老师喊道,"抓紧时间再看看书!"
车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翻书的声音。吴普同看着窗外的田野飞快后退,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一个多小时后,县城到了。与破旧的王格庄乡不同,县城里已经有不少楼房,街上行人如织,自行车铃声、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
当大巴车驶进县一中的校门时,车里响起一片惊呼。
"天啊!这么大门!" "快看!那楼真高!" "还有塑胶跑道呢!"
吴普同趴在车窗上,眼睛都不够用了。县一中的校园比他想象的还要气派:宽阔的水泥路,路旁是整齐的梧桐树;四五层高的教学楼红墙绿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标准的足球场上绿草如茵,还有穿着统一运动服的学生在训练。
相比之下,县三中的土操场、破教室简直像是另一个世界。
"下车了!排队!"带队老师喊道。
同学们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好奇地东张西望。县一中的学生看到这群"乡巴佬",有的好奇打量,有的掩嘴偷笑。
"看什么看!"赵强不满地嘟囔,"不就是学校好点嘛。"
住宿安排在学校附近的招待所。八个人一间房,上下铺,虽然简陋,但比想象中好多了。
"有电扇!"辛志刚兴奋地打开吊扇,"咱们学校教室连电扇都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