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刚过,县一中的复读班就恢复了往日的紧张节奏。春寒料峭,教室里的暖气还没停,干燥的热风混合着粉笔灰的味道,让人昏昏欲睡。但每个学生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黑板上"距高考还有120天"的倒计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心头。
吴普同的生活已经变成了一个精准的时钟。每天早晨五点,当第一缕晨光还未穿透窗帘,他就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惊醒还在熟睡的室友。洗漱间冰冷的水拍在脸上,瞬间驱散睡意。然后揣上两个冷馒头,直奔教室。
清晨的教室总是空无一人,只有守夜大爷刚拖过的地面还泛着水光。吴普同喜欢这个时刻——安静,纯粹,完全属于自己。他先背半小时英语单词,然后开始攻克数学难题。这些时候,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又来这么早?"六点左右,张文远通常会第二个到教室,眼镜片上还带着室外的寒气。 "睡不着了。"吴普同头也不抬。其实他是舍不得睡——弟弟一天三十五块的工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让他不敢浪费一分一秒。
上课时,他的笔记记得越来越精细。不同颜色的笔区分重点:红色是必考知识点,蓝色是易错点,绿色是解题技巧。每堂课后,他都会立即整理笔记,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体系。
"你这笔记赶上参考书了。"孙伟羡慕地说。 "没办法,基础差只能多下功夫。"吴普同笑笑。他知道自己不像那些尖子生有天分,只能靠勤奋弥补。
午休时间,他通常只休息十五分钟,其余时间都在做题。食堂的饭菜越来越简单,经常是两个馒头一碗粥,就着母亲做的酱菜解决一顿。省下的钱,他都买了参考书和模拟试卷。
"你这样身体受不了。"李强看他越来越瘦,忍不住劝道。 "没事,考完再补。"吴普同不以为意。他觉得自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停不下来。
下午的课程结束后,大多数同学会休息一会儿,打打球或者散散步。但吴普同直接留在教室继续学习。夕阳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晚自习更是雷打不动的刷题时间。各科试卷堆得像小山,他一套接一套地做,做完立即对答案,分析错题。错题本已经记满了三本,每道错题都详细标注错误原因和正确解法。
"你这效率也太高了。"张文远看着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忍不住感叹。 "都是被逼出来的。"吴普同苦笑。他想起弟弟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样子,觉得自己吃的苦根本不算什么。
晚上十点下自习后,他还会在教室多留一小时。保安大爷来催过几次,后来也就由他去了。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的呼吸声和写字声。有时候太累了,他就用冷水洗把脸,继续战斗。
回到宿舍,泡面夜话的时间也变成了学习讨论会。八个年轻人围在一起,不是诉苦抱怨,而是交流学习方法,分享解题技巧。 "我发现英语阅读理解有个规律......" "数学最后那道大题其实可以这样解......" 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的成绩都在稳步提升。
一个月后的模拟考,吴普同考了515分,第一次超过了去年的本科线。虽然只超出5分,但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恭喜!"李老师拍拍他的肩膀,"照这个速度,高考时冲一冲重点线都有希望。"
但吴普同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知道,分数线可能会涨,竞争对手还在进步。更重要的是,他输不起——为了他的大学梦,全家人都做出了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