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八人初聚

"三块一个,衣架一块钱三个。"学长熟练地报价。

"来一个脸盆,再来六个衣架。"周磊爽快地说。康大伟则买了一条毛巾和几个衣架。

吴普同看着那些商品,心里盘算着:从家里带来的脸盆虽然旧了点,但还能用,暖壶也有,能省就省吧。他最终只买了一支钢笔和一瓶墨水,花了三块钱。

张卫平显然也是这么想的,他默默地看着别人购物,最后什么也没买,只是默默整理着从家里带来的物品。

李学家则对什么都挑三拣四,他拿起一条毛巾对着灯光看:"这毛巾什么材质的?会不会掉色啊?衣架结实吗?别用两天就断了。"虽然他挑剔了很久,但最后还是买了一个脸盆和几个衣架。

学长好脾气地一一解答,保持着职业性的微笑,最后还是做成了几笔生意。

推销的人们刚走,李学家就感叹道,一边把自己新买的东西摆放整齐:"大学里怎么跟集市似的,什么人都能进来推销。明天得跟宿管反映反映。"

"正常,"李政推推眼镜,把新买的电话卡小心收好,"咱们刚来不懂,买这些确实方便些。听说军训期间管理会很严,可能就没这么多推销的了。"

梁天赋已经在新买的暖壶上贴好了名字标签,语气中带着几分世故:"有需求就有市场嘛。不过这些人也真是会找商机,专挑新生入学这几天来推销。"

小主,

大家继续整理东西,时不时聊上几句。吴普同慢慢知道了更多关于室友的信息:李政的父亲是医生,所以他对学习很重视;周磊的父母在县城开小店,家境普通但温馨;康大伟的父母都是工厂职工,典型的小康之家;李学家的母亲是小学老师,所以对他要求很严格;梁天赋的父母在政府机关工作(但具体做什么他没细说),举手投足间透着干部的做派;杨维嘉的父母在事业单位,生活稳定;张卫平家里种地,是真正的农家子弟。

当吴普同说自己父母都是农民时,他注意到张卫平又看了自己一眼,那是一种同类的认同。两人之间似乎建立起了一种无声的理解。

夜幕完全降临,宿舍楼渐渐安静下来。八个人轮流洗漱,准备休息。小小的卫生间里挤满了人,水声、刷牙声、谈话声交织在一起。梁天赋用的是高级的洗发水和沐浴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而吴普同和张卫平用的是最普通的香皂。

躺在床上,李政突然说:"对了,明天开始军训,大家记得早点起床。听说六点就要集合。"

"这么早?"康大伟哀嚎一声,"我高中都没起这么早过。"

"军训就是这样,"周磊的声音从对面床铺传来,"我在高中时就军训过,挺累的,但也好玩。"

李学家抱怨道:"我最怕晒太阳了,看来得准备点防晒霜。"

梁天赋轻笑:"军训也就一周,忍忍就过去了。"

吴普同静静地听着,心里既期待又紧张。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军训,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张卫平也沉默着,想必和他一样对即将到来的军训感到忐忑。

宿舍的灯熄了,只有窗外路灯的微光透进来。八张床铺上,八个刚刚认识的年轻人各怀心事。有的很快进入梦乡,有的还在辗转反侧。

吴普同躺在床上,听着室友们均匀的呼吸声,思绪万千。这八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年轻人,都是畜牧养殖专业的新生,将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同住一个屋檐下,一起上课学习。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但至少第一天的相处,还算平和。

窗外,大学的夜晚安静而深邃。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汽车鸣笛,更衬出夜的宁静。吴普同轻轻翻了个身,身下的床板发出吱呀的响声。

明天,就要开始军训了。不知道大学的军训会不会很严格,教官凶不凶...这些念头在他脑海中盘旋,直到深夜才渐渐入睡。在入睡前的朦胧中,他仿佛已经听到了清晨的起床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