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低语提取

地底那冰冷意志的扫视虽已退去,却如同跗骨之蛆,在莉安娜的感知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寒意。每一次尝试提取能量,都是一次赌上一切的冒险。她不能再鲁莽行事。

接下来的日子,莉安娜·瑞德的生活变成了极度规律的、与死亡共舞的精密计时。

她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对“低共鸣能量提取”理论的疯狂演算中。利用从ARK网络获取的残缺公式和自己亲身经历的“深度7”能量场特性,她在数据板上建立了复杂的模型,反复模拟计算着能量提取的安全阈值、最佳频率、持续时间以及间隔周期。

这是一个逆向解构星球级存在能量代谢的过程,如同通过观察巨人的呼吸节奏,来计算何时能偷偷取走它呼出的一丝水汽而不被察觉。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她发现,“深度7”的能量逸散并非完全均匀,而是存在着极其细微的、周期性的波动。这种波动与它深层的“脉搏”或“呼吸”有关。在某个特定的波动相位,它的“感知灵敏度”似乎会降至最低,对外界极其细微的能量扰动最不敏感。

这就是她的机会窗口。

她将提取时间严格限制在这个窗口期内,每次只持续一百七十七秒——这是她计算出的绝对安全上限。提取的能量强度也被设定在一个低到令人发指的水平,仅比环境背景辐射略高一线。

她改进了能量提取器,加装了更精密的计时器和频率调节器,使其工作模式更加隐形。

每一次提取行动都如同进行一场外科手术。她提前数小时就开始准备,反复校准设备,调整自身状态,佩戴好那个简陋却至关重要的“意识锚点”发生器。

时间一到,她如同潜入敌营的刺客,精准地启动设备,然后屏息凝神,全部意识都用于感知地下的任何细微变化。

一百七十七秒。心跳如同擂鼓。

时间一到,无论提取了多少能量,她都毫不犹豫地立刻关闭设备,然后迅速撤离现场,返回避难所,紧张地观察后续反应。

大多数时候,有惊无险。“深度7”似乎并未察觉这微不足道的损失。

但偶尔,即使在她计算的安全窗口内,那股冰冷的意念还是会毫无征兆地扫过,让她瞬间如坠冰窟,不得不中断提取,蛰伏数日。仿佛那个存在的“心情”也会有难以预测的起伏。

通过这种近乎偏执的谨慎和耐心,能量储存罐中的读数,终于以一种极其缓慢、但却稳定的速度,一点一点地攀升。

这个过程耗费了她巨大的心力。每一天都像是在走钢丝,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寒冷、孤独、压力不断侵蚀着她的意志。她只能依靠着从那点微弱能源中获得的些许热量和压缩食物,维持着最基本的生存。

她将大部分提取到的能量都储存起来,目标明确:优先恢复“星尘号”的超空间通讯单元。只有与外界取得联系,才有真正获救的希望。少量的能量用于维持林小七和意识种子的维生需求。

在一次次提取能量的间隙,她也没有放弃对意识种子的观察和那简陋“意识锚点”的测试。

她发现,当“意识锚点”发生器工作时,不仅她能感到思维更清晰,那颗沉寂的种子散发的能量共振,似乎也会变得更加稳定和清晰一丝。虽然依旧没有互动,但那固有的频率似乎少了一些杂波,多了一点…“存在感”?

她尝试着将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进行极其细微的调整,试图与种子的共振频率达成更深的谐调。

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细的操作。她不断记录着种子能量场对不同频率的反应,绘制出复杂的响应曲线。

日子就在这种极度枯燥、高度紧张、却又暗藏一丝微弱希望的循环中一天天过去。高原的风依旧呼啸,天空永远是那副昏黄的死寂模样。

储存罐的能量终于积累到了可以尝试启动超空间通讯单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