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号”如同一个谨慎的幽灵,缓缓滑出灰烬地带浓密的尘埃云边界。身后是吞噬一切的灰白帷幕,前方则是点缀着遥远恒星的漆黑天鹅绒。常规动力引擎维持着低调的推力,飞船向着那个名为“新希望前哨”的微小光点稳定航行。
这段航程预计需要数天。莉安娜·瑞德没有放松警惕。她修复并激活了飞船所有的被动传感器和长距离扫描阵列,如同伸出了无形的触须,仔细感知着周围每一寸空间。灰烬地带边缘并非绝对安全,偶尔也会有走私者或掠夺者利用这里的遮蔽进行活动。
同时,她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那个专用的维护单元上。
X0-17的意识种子——她内心已经如此称呼那微弱的能量核心——依旧保持着稳定的低能量共振状态。它对外界依旧没有任何互动反应,只是静静地存在着,如同沉睡的星辰内核。莉安娜不敢再进行任何刺激性的实验,只是维持着温和的能量供应,持续记录着它的每一点数据变化,试图理解其存在的本质。
这工作枯燥却不容有失。她常常在维护台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观察着屏幕上那些细微到几乎不变的曲线,试图从中解读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生机迹象。
副驾驶座上,林小七的状况依旧。沉睡,平稳,眉心的印记黯淡。莉安娜定期为她注射营养液和进行生理指标监测,一切正常,仿佛她只是陷入了一场格外悠长的梦境,随时可能醒来,又或许永远不会醒来。
孤独是这段航程中最恒定的伴侣。莉安娜习惯了独自决策,独自承担,但此刻的孤独感却格外沉重。她有时会对着维护单元里那颗沉默的种子低声说话,汇报飞船的状态,讨论接下来的计划,甚至只是回忆一些过去的片段——关于“锻火兵团”,关于林星河,关于那些硝烟弥漫的岁月。这更像是一种自我排遣,但她偶尔会错觉那能量的共振似乎会因她话语的某些频率而产生极其微妙的加强?或许是心理作用,或许是真的。她宁愿相信后者。
航程第三天,传感器捕捉到了第一抹来自“新希望前哨”的微弱信号——宽频段的公共导航信标,信号强度很弱,调制方式老旧,但足够稳定。
莉安娜稍微调整航向,对准信标来源。
随着距离拉近,更多的细节被扫描出来。
那确实是一个小型的前哨站,主体结构似乎是由一颗被掏空的小行星改造而成,外围附着着几个明显是后来添加的、风格不统一的居住模块和工业平台。几艘老旧的小型矿船和货运飞船如同工蜂般在前哨站周围缓慢穿梭。整体看起来破败但仍在运作,符合一个偏远独立殖民地的典型特征。
没有检测到明显的防御工事或大型战舰的能量信号。看起来确实像资料记载的那样,一个与世无争、力求自保的小地方。
莉安娜稍稍放松了一些,但依旧保持着标准的安全距离,并向对方发送了经过加密的、表明友好意图和请求临时停靠的通用信号。
等待回应的过程有些漫长。就在她怀疑对方的通讯系统是否完好时,一个断断续续、带着明显静电干扰的声音终于接了进来。
【…这里是新希望前哨…控制塔…】声音听起来有些苍老,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语气谨慎而疲惫,【…收到你的信号…陌生船只…请表明你的具体身份和来意…重复…请表明身份和来意…】
“这里是独立贸易船‘星尘号’,”莉安娜使用了预先想好的、最大路货的伪装身份,声音平静,“船长莉安娜·瑞德。我们遭遇了星际尘埃暴,部分设备受损,需要临时停靠进行维修和补给。我们以标准汇率支付信用点或等值货物。”
她刻意隐瞒了飞船的真实状况和来历。“星尘号”的外形经过多次损伤和粗糙维修,早已看不出原本的型号特征,倒真像是一艘饱经风霜的老旧货船。
控制塔那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进行内部沟通。
【…‘星尘号’…收到…】过了一会儿,那个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允许临时停靠…请对接第三码头…七号泊位…注意遵守前哨规章…禁止携带违禁品…禁止未经许可的武器激活…安保人员会进行登船检查…完毕…】
“收到。感谢准许停靠。‘星尘号’遵守规章。”莉安娜回复完毕,操控飞船向着指定的码头缓缓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