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子义归徐

“一,刘仲远需承诺,十年之内,不得与江东启衅开战。二,关税之事,我方降多少,徐州需同样降多少。此二事,缺一不可,否则免谈!”

诸葛亮沉吟片刻,笑道:“此盟约一成,江东可得十年生聚。刘镇国亦可安心北顾,讨伐国贼。实乃两利之事。”

“正是如此。”孙权道,“只是这条款,还需细细斟酌,张昭,你等便与孔明仔细商议,切记,万不可令孔明‘难作’!”

“喏。”

“多谢吴侯。”

十年太平,说了谁也不信。这一纸盟约,几乎等同于无。

双方都需要时间,孙权想要稳定内部,消化新败的影响,更需要徐州这个庞大的市场和物资来源地补血。

刘骏则要消化青州,还要等官渡之战后,才能有余力另作他想。

接下来的几日,双方就盟约细节进行了反复磋商。

最终,孙权与诸葛亮代表各自势力,签订盟约。

主要内容:徐州承诺十年内不主动进攻江东;江东释放太史慈;双方维持商贸,江东对徐州主要商品关税降至原先八成半,徐州减低江东部分商品关税,比如粮食与原材料。

盟约签订,孙权虽然觉得有些憋屈,但想到换来十年喘息之机,又觉得颇为满意。

他却不知,刘骏此刻的战略重心完全在北方,根本无力南顾。

这份盟约对刘骏而言,几乎是空手套白狼,既得了大将,又稳住了侧翼。

综上所述,理论上讲,此次议和,勉强算得上双赢。

吴郡,城外码头。

太史慈一身布衣,站在江边,看着滔滔江水,神色复杂。

他身边,是即将一同离去的诸葛亮。

“孔明先生,多谢。”太史慈对诸葛亮郑重一礼。他虽在囚中,也听闻了诸葛亮舌战群儒,最终说服孙权放人的事迹。

诸葛亮连忙扶住:“子义言重了。此乃亮分内之事。徐州牧与将军家眷日夜期盼将军,只望早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