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匠骨铮铮

起初,是嗤笑。

酒肆里,酸腐的读书人拍着桌子:“刘骏,刘仲远?竖子尔。招工匠?与贩夫走卒同席?斯文扫地。”

“吾等不屑与之为伍。”

学子嘲笑,名士摇头。多言:此人疯矣。

乡野间,有老木匠听闻,浑浊的老眼亮了亮,随即又黯淡下去。老匠人对着满是老茧的手摇头:“贵人一时兴起罢了,哪真看得上咱这双糙手?”

然而,淮安商队带来的不止是告示,还有精美的工艺品、雪白的盐、清香的皂角,以及烈火般的高度酒。

这些东西,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那个据说连“一阵风”都剿灭了的淮安亭侯,似乎对工匠,经商,特别感兴趣……

匠人们的疑虑在动摇。

第一个来投的,是个瘸腿的老铁匠,姓张。他背着破旧的行囊,拄着根枣木棍,一瘸一拐走到招贤馆门前,仰头看着那新挂的牌匾。

守门的士卒刚要呵斥,被里面疾步走出的工造监吏员拦住。

吏员上下打量老张,语气还算客气:“老丈,可是有手艺?”

老张没说话,放下行囊,从里面掏出一把巴掌长、薄如柳叶的小刀,刀身布满细密如鱼鳞的折叠锻打纹路,刃口泛着幽幽蓝光。

他随手捡起门边一块垫脚石,刀锋轻轻一划,石头上留下一道深痕,石屑簌簌落下。

吏员倒吸一口凉气,立刻换了副面孔:“老师傅里面请。侯爷有令,凡有实才,立刻安置。”

老张被恭敬地请了进去。

这一幕,被附近几个探头探脑的游民匠人看在眼里。

第二天,来了三个从豫州逃难来的泥瓦匠,据说会垒一种特别坚固耐水的“三合土”墙。

第三天,一个操着古怪口音的南边木匠,带来几件精巧绝伦、榫卯严丝合缝的小型家具模型……

招贤馆的门槛,渐渐被踏破。

形形色色的匠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他们或许衣衫褴褛,或许沉默寡言,但眼神里都燃着同样的东西——希望!

淮安新城西北角,专门划出的匠户居住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窑炉燃烧的噼啪声,一天比一天密集响亮。

一股铁与火气息的力量,正在淮安的肌理下悄然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