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印刷术

这老头一听能大兴文教,都不用他怎么忽悠,当下就将活揽到了自己手上。

迂腐的老岳父,政务能力有限,但在教育、文化上却是一把好手。刘骏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匆匆交待好一切,刘骏只在家里待了一晚,第二天就在蔡琰与貂蝉幽怨的目光中,马不停蹄的返回了广陵。

几个月后,随着纸币大量印出,工分币及相关的运行体系开始试行。

大量的工钱改由纸币发放。由此省下无数铜钱(变相财富翻倍),刘骏的财政压力大减。

不久后,新港口建设进入正轨,刘骏令陈到驻扎广陵,他则不得不再次紧急返回淮安。

纸币都造出来了。结果更简单的麻竹纸反倒难产。刘骏一万个想不通。

回到淮安府的第一天,刘骏就立即召见蔡邕与工部官员。准备检验报纸研发问题出在哪。

当夜,淮安侯府书房内灯火通明,映照着几张疲惫的面容。

刘骏一路奔波,同样没休息好。此时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双眼酸涩。

他凝视桌上摊开的几份纸样,眉头越皱越紧——粗糙的麻纸表面起毛,印刷的繁体字边缘晕染,显得歪扭成一团。

一股混合劣质烟味与动物胶的刺鼻墨味弥漫空中,且久聚不散。

“完全不行。”

他推开纸样,看向蔡邕与几位小吏,“纸太糙,墨太臭,字太模糊,印出来谁能读得下去?”

蔡邕花白的胡子微微颤动,解释道:“此物已是目前能大批自制的最好麻纸。”

他顿了顿,双眼期盼的向着刘骏继续道:“‘淮安宣纸’质地平滑,然价高外售。不如……”

“宣纸产能极低。”刘骏知道他想说什么,忙挥手打断话头,“办报不是一次两次,而是长年累月,需求大量纸张。宣纸不合适。”

蔡邕失望无言。

糜竺接口道:“请恕竺多言,报纸非但无利,而且耗时耗力,花费颇多。办之无益。”

他话刚说完,立刻遭到了蔡邕等人的怒视。

生怕刘骏打消办报的心思,蔡邕直接拿起身为岳父的架子:“仲远!汝曾言要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文教乃百年大计,汝不可骗老朽!”

刘骏尴尬之色一闪而过。他说这个话纯粹就是想要骗老头帮他干活。

小主,

“蔡公放心。报纸事关淮安大计,必然不会中断。”

安抚好岳父,刘骏看向他身旁的工部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