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香烟、汾酒,苏工的办公楼

罐头车间里试生产一批之后,就暂时停了。

一是给马口铁皮的焊罐师傅修整和储备的时间,二是生产出来的罐头要拿到上头上交品尝去,只有领导通过了味道和整体的样式,再接着大规模的统一生产。

顺便也能等到第一批货的七天保质期。

通常来说,拿出去放到常温环境下的罐头,没有做好灭菌的工作流程极其容易变质,这也是对罐头车间里机器的考验。

虽然王建国对自个的机器很有自信,但是毕竟这玩意只是按图施工的产物,加上焊罐的毕竟是人工所为,总会出现差错,因此罐头最后的检验流程王建国抓的非常严。

等到没问题,大规模集体生产后可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先确保了产量再说!

狗剩、马三、驴蛋三人也是趁着这个空档勤学苦练,不辜负王建国的厚待。

……

时间一晃,转眼便到了周日早上。

王建国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就准备出门应约去了,时间也不晚,就跟平时的上班差不多。

骑上自行车,王建国第一时间先来到南锣鼓巷的供销社,去工程部参观,怎么能不带点东西呢?

正所谓——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怎么样,拿点东西更有礼数。

“王哥,您来了!”见熟人来了,营业员小孙立马笑脸相迎。

自从王建国登报之后,早就成了南锣鼓巷的名人了,加上其到供销处里买东西的次数不少,一来二去,他也混上了脸熟。

尤其是上次门口大院子弟和顽主在门口打架的事情,那柄飞击出去的小刀直接给了他心灵上的震撼。

能打熊打虎,还懂得创新创造,这样的人他不想着处好关系,那也太傻了。

“今儿又想买些什么?”

“有没有大前门香烟,给我拿一条,再给我拿两瓶汾酒。”为了做好面子工作,王建国也是下了血本。

这话瞬间就让营业员小孙为难了,香烟他们按照规定都是要一包一包卖的,还没有直接卖一条的先例,加上要的还是汾酒,可不简单。

52年全国第一届品酒大会上,汾酒就和茅台、泸州老窖、西凤酒评为四大名酒之一,而且国宴和外交重大场合都有它的身影,它当时也被称为“红色国酒”,含金量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