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苏雪的“调查”深入

陈默回到办公室,把那本《外国文学选读》轻轻放在桌上,没有立刻翻开。他先走到门边,确认门锁咔嗒一声扣牢,又掀开窗帘一角往楼下看——饮水机旁空荡荡的,那个穿电工制服的人已经不见了。

他坐回椅子,翻开书页。纸张簌簌作响,夹在中间的几页笔记滑了出来。字迹清秀却潦草,能看出写得匆忙。最上面那张画了个简易表格,列着几个名字和日期,旁边标注着“通信记录”“探视人员”“资金流向”之类的字眼。

他一页页往下看,眉头越皱越紧。

这些信息绝不是从公开渠道能查到的。王振国的侄子叫王海,三天前在西城区一家小旅社登记入住,用的竟是临时身份证。那家旅社隔壁是家对外贸易公司,法人代表姓周,五十来岁,名下有三家公司,其中一家去年刚注册,做的是电子产品进出口。

真正让他警觉的是最后那行字:“周某近三个月向境外汇款六次,收款账户在金港自由区,关联企业是‘远星科技’。”

远星科技。

这名字他从没听过,但金港自由区是个敏感地方。那里政策宽松,不少境外公司都在那儿设壳公司,专门用来中转资金和技术。如果只是普通贸易,根本用不着走这种路子。

他继续翻看,在第二页背面发现了一张手绘的关系图。正中央是王振国的名字,向外延伸出几条线。一条指向“张教授”,被打了个叉;另一条指向代号“南雁”,用红笔圈了起来;还有一条连到“周某”,下面标注:“疑似联络节点”。

陈默的目光在“南雁”两个字上停留了片刻。

昨晚录音里那句模糊的“频率调好了”——莫非就是冲着这个“南雁”来的?

他合上书,往后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轻敲桌面。

苏雪能拿到这些东西,说明她已经查得很深了。可她一个记者,怎么接触到这么隐秘的线索?除非……

手机突然响了。

来电显示是苏雪。

他接起电话,压低声音:“东西我收到了。”

“看完了?”她的声音很平静。

“看了。你从哪儿弄来的?”

“别问来源。”她说,“现在重要的是,这些信息能不能帮你判断下一步。”

“能。”他说,“但你也把自己暴露了。王振国的人要是发现有人在查他们,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你。”

“我知道风险。”她的语气没变,“可你一个人在实验室里防着技术漏洞,我在外面查着线索,这才是完整的防线。你防得住机器,防不住人心。”

陈默沉默着。

他想起早上那个电工。那人喝水时,左手虎口的疤痕格外显眼,像是陈年旧伤。如果是普通人,不会刻意遮掩那只手。而苏雪刚才提到的资金流向、代号系统,都说明对方早有组织,不是临时起意。

“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他问。

“我已经托父亲那边留意周某的动向。”她说,“但他不知道我在查这件事,我只说是要做专题报道。目前警方还在监控王振国的通信,只要他再提到‘南雁’,就能确认这是个真实的接头暗号。”

“小心些。”陈默说,“别让他们发现你在追这条线。”

“你也是。”她顿了顿,“资料里还有件事我没写进去。”

“什么?”

“王海住的那家旅社,前台登记簿上有个备注:‘客人要求每天换房间,不接受打扫服务。’”

陈默眼神一凛。

这绝不是正常旅客会做的事。频繁换房是为了避开固定摄像头,拒绝打扫是防止有人翻找私人物品。这人要么极度谨慎,要么在藏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