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匿名信的源头

这不是巧合。他轻声自语。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他看了眼号码,是公用线路,没有接听。铃声响了六下后自动挂断。这种时候打来的电话,多半是试探。

他反而微微一笑,翻开记事本,写下几行字:

1. 周文斌,物理系助教,常驻实验楼三层东侧办公室

2. 每周三晚独自加班至十点后

3. 使用旧式U盘存储资料,接口磨损严重

4. 对张教授态度恭敬,但从不参与私下聚会

最后一行补充:可能知晓张教授之死真相,尚未暴露立场。

写完,他把本子翻过去,压在茶杯底下。

接下来的行动不能操之过急。周文斌不是赵天虎,不会因为一时冲动就贸然行动。这个人谨慎、聪明,甚至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受到怀疑,所以才选择用最不起眼的方式传递信息——借维修系统的名义发信,既不容易引起注意,又能确保送达目标区域。

但他忘了,修车厂现在的每一条数据流,都在陈默的监控之下。

陈默靠在椅背上,指尖有节奏地轻叩桌面。一下,又一下,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门外路灯忽明忽暗,一辆自行车缓缓经过,骑车人戴着帽子,看不清面容。车轮碾过地面的小石子,发出细碎的咯噔声。

他没有起身,也没有再看屏幕。

而是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空白U盘,插入主机。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发动机保养指南,里面存放了三份PDF文档,标题分别是《纳米涂层施工流程》《燃油系统优化方案》和《车载诊断仪升级说明》。

小主,

每一份文档的末尾,都隐藏着一段特殊代码。一旦读取设备连接特定服务器,就会自动回传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和位置坐标。

他拔出U盘,随意放在桌上,像是无意间遗忘的东西。

然后起身走到墙边,注视着地图上标记的几个红点。南郊物流中转站、港口仓库、高校实验楼......这些都是王振国曾经使用过的据点。之前他只打算守株待兔,现在看来,可以换个策略。

与其等他们来找漏洞,不如主动给他们留一扇门。

他回到座位,打开邮箱,起草了一封邮件。收件人填写的是校内技术共享平台的公共账号,主题写着:关于修车厂新型检测系统开放合作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