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七月初五。
居庸关失陷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京畿蔓延。昌平沦陷,沙河浮尸,通往京城的官道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在这片恐慌中,西山卫却呈现出诡异的平静。
指挥使衙署内,林枫正在主持一场决定西山命运的战略会议。
“建虏主力五万,其中真夷不过万余,余者皆是蒙古附庸和汉军旗。”赵胜指着沙盘,声音沉稳,“但他们携红夷大炮二十门,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
张嵩眉头紧锁:“京城尚有京营十万,为何要我们这支新军驰援?”
“因为京营不堪用。”林枫一针见血,“更重要的是,这是西山新政面临的第一场大考。胜了,我们就能堂堂正正地推行新政;败了,万事皆休。”
他转向陈文渊:“粮草准备如何?”
“新式压缩干粮可供三千人十日之用,火药储备充足。但箭矢仅够两轮齐射。”
“足够了。”林枫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此战,我们要让建虏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新时代的战争。”
就在此时,亲卫来报:“将军,郝摇旗部整编完毕,请求参战。”
校场上,三百名原农民军士兵挺直站立。他们换上了西山卫的制式棉甲,手中的兵器却五花八门——有缴获的建虏腰刀,有自制的长矛,甚至还有几支老旧的鸟铳。
郝摇旗单膝跪地:“将军,给俺们一个机会!俺们熟悉北边地形,知道建虏的作战方式!”
林枫扶起他,目光扫过这些饱经风霜的脸庞:“从今天起,没有农民军,只有西山卫。你们的编制暂定为‘突击营’,由郝摇旗任把总。”
他顿了顿,沉声道:“但是,军纪就是军纪。临阵脱逃者,斩;不听号令者,斩;劫掠百姓者,斩。做得到吗?”
“做得到!”三百人齐声怒吼。
几乎同时,工械营传来捷报。在蒸汽机的驱动下,新式镗床日夜不停,三天内赶制出十门改良版火炮,射程比“镇北一号”又远了五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