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冬捕冰湖收获丰,鱼跃人欢笑开颜

开春的兴安岭,积雪尚未完全消融,背阴处的沟塘子里仍覆盖着厚厚的冰层。空气中寒意犹存,但阳光已明显带了暖意,照在人身上懒洋洋的。林场里,家家户户开始晾晒被褥,清理菜园子,准备着春耕或是进山采集新一季的山货。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接待任务,打破了这渐起的春日闲适。场部接到通知,省林业厅的一位重要领导要带队下来视察春防工作和林业生产情况,不日即将抵达。这不仅是工作检查,更关乎林场的脸面和未来的资源倾斜。王场长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接待事宜。

其他都好说,唯有一件事让负责后勤的主任犯了难——领导视察期间恰逢“雨水”节气前后,按本地老规矩,这时节得吃鱼,寓意“鱼水情深”,图个吉利彩头。可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林场食堂储备的多是冻肉、酸菜、土豆,新鲜蔬菜都少见,更别提活鱼了。去县里采购?路途远不说,那年代也没有能长途运输活鱼的条件,买回来的冻鱼又显不出诚意。

王场长愁得直嘬牙花子,在办公室里转磨磨,最后猛地一拍大腿:“咋把咱这现成的宝贝给忘了!去找麻松山!他们肯定有办法!”

于是,任务就落在了刚刚帮大姨姐家稳住阵脚、正准备筹划进山搞钱的麻松山肩上。

“要新鲜鱼?还要够分量,够场面?”麻松山听到王场长的要求,略一沉吟,便笑了,“场长,您放心,这事儿包在我们身上!现成的‘鱼仓’就在那儿等着呢!”

他说的“鱼仓”,指的是距离林场三十多里地、藏在深山坳里的月亮泡子。那是一个面积不小的山间湖泊,水质清澈冰冷,水深鱼肥。每年冬天封冻后,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冰下鱼库。因为位置偏僻,路不好走,除了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很少有人去那里冬捕。

“能行吗?听说那泡子冰还厚着呢,不好弄啊。”王场长有些担心。

“没问题!”麻松山信心十足,“现在正是时候!冰层还没开始变酥,但鱼经过一冬,正是饿的时候,好上钩!您就准备好大木桶和车,等着装鱼吧!”

当下,麻松山就召集了核心团队——牛晓云、牛飞扬、于振军,外加一个迫切想要挣钱还债、浑身是劲的赵建国。听说要去月亮泡子冬捕,几人都来了兴致,这可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热闹活!

工具是现成的。麻松山早就备有专用的冰镩(冰穿子)、扭矛、串梁杆、走钩,还有长长的拉网。第二天天不亮,一行五人,加上兴奋得直摇尾巴的“子弹”,乘坐场部派的胶轮拖拉机,拉着空木桶和工具,突突突地朝着月亮泡子进发。

山路崎岖,颠簸了快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眼前的月亮泡子宛如一块巨大的墨玉,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冰面光滑如镜,反射着初升的朝阳,泛着刺眼的冷光。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风声掠过枯草的呜咽。

“开工!”麻松山一声令下,众人立刻忙碌起来。

冬捕是个集体活儿,讲究分工协作。麻松山是总指挥,负责选定下网的位置。他沿着冰面仔细观察,根据冰层的颜色、气泡和以往的经验,最终选定了一处水深背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