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论文雏形,感谢滴水不漏的瓦罗娜催更

老赵,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能建立一套系统,专门研究敌人的行为模式、指挥习惯、后勤补给规律……

甚至细致到每个据点指挥官的性格特点、部队的调动频率、运输队的出发时间……

把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收集起来,加以分析整理,是不是就能预测出敌人的许多行动?”

赵刚眼睛越来越亮,他猛地坐直身体:“就像今天这样?”

“对!”

丁伟重重拍了一下大腿,

“但这还不够。

今天的情报,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想的是一种更系统、更科学的方法。

不仅要收集军事信息,还要研究敌人的经济、政治、甚至文化。

比如,日军不同师团的作战风格有何差异?

伪军各部与日军的矛盾在哪里可以利用?

当地老百姓对敌我双方的态度如何变化……”

他越说越兴奋,语速也越来越快:

“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专门的情报分析部门,把从各方收集来的信息像拼图一样拼接起来,就能勾勒出敌人完整的动态图景。

到时候,我们不仅能打像今天这样的漂亮伏击,甚至能在更大规模的战役中,预判敌人的主攻方向、兵力配置,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赵刚已经完全被丁伟的想法吸引,他拿起笔记本快速记录着,不时插入自己的见解:

“这听起来很像现代军事科学中的‘情报分析学’。

丁团长,你这个想法非常有价值。”

两人越聊越深入,从情报收集的方法谈到分析模型的建立,从基层情报员的培养谈到与总部情报部门的配合。

窗外天色渐暗,警卫员进来点了油灯,又悄悄退出去,不敢打扰这两位沉浸在思想碰撞中的指挥员。

“老丁啊,”

赵刚放下笔,感慨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你这套想法,完全可以写成一篇具有指导意义的军事论文。

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论情报工作在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及系统化建设初探》。”

丁伟哈哈一笑:

“论文不论文的倒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套想法能实实在在提高我们部队的战斗力,减少战士们的牺牲。

老赵,你是大学生,笔头子硬,有空帮我把这些思路整理整理?”

“义不容辞!”

赵刚郑重答应,

“不过,丁团长,我真是没想到,你一个老红军出身,竟然对现代军事理论有这么深的研究。”

丁伟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没有解释脑海中那每日更新的情报系统,只是说道:

“打仗不能光靠猛冲猛打,得多动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