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干才身形不算高大,但坐在那里便自然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那是长期在一线指挥、从尸山血海中凝练出的气势。
两侧坐着的是134师400,401,402团团长,个个面容粗犷,眼神犀利,看向丁伟的目光中,充满了审视和毫不掩饰的怀疑。
“报告,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新一团团长丁伟带到。”
警卫兵高声报告道。
杨干才抬起眼皮,那锐利的目光如同刀子般在丁伟身上刮过,没有客套,直接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带着压迫感:
“丁团长,你说你部是奉八路军总部之命,南下驰援长沙。
请问战区长官部,或军委会的正式公文在哪里?”
丁伟立正,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杨师长,我部接八路军总部急令,千里驰援,旨在配合友军作战,痛击日寇。
军情如火,未来得及到第九战区办理手续。
但我部杀敌报国之决心,可昭日月。
我部在华北,刚全歼了日军高桥旅团主力,此战果,足以证明我部并非怯战之师。”
“高桥旅团?”
旁边一名脸上带着深刻皱纹的王团长嗤笑一声,声音沙哑地说道,
“丁团长,空口白话,哪个都会讲。
我们134师,从淞沪开始就跟鬼子拼命,啥子队伍没见过?
你们八路军突然跑到我们防区,人数不少,一句‘驰援’就想让我们放心?
怕没得那么容易哦!”
另一名身材魁梧的团长也瓮声瓮气地接口道:
“就是,现在小鬼子第40师团和第9混合旅团正在北岸集结,侦察部队活动频繁,大战一触即发。
形势紧张得很。
你们来历不明,又无正式调令,万一出了岔子,哪个负得起这个责?”
质疑的声音尖锐而直接,充满了战场老兵的务实和多疑。
丁伟胸膛剧烈起伏,但他知道,面对杨干才这种从底层拼杀出来的悍将,任何虚言都是徒劳。
他需要拿出更实际、更血性的东西。
丁伟强行压下怒火,目光毫无畏惧地迎上杨干才那审视的眼神,声音沉稳地说道:
“杨师长!诸位长官!”
“我丁伟和新一团五千多名战士,跨越黄河,穿越中原,千里奔袭至此,路上躺下了上百好兄弟,不是为了来这里听冷言冷语,更不是为了抢功捞好处。”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响彻在祠堂内:
“我们就是为了打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