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晨光刚爬进实验中学的教室,黑板右上角的倒计时数字就格外刺眼——“47天”。林溪刚放下速写本,就看到陆知行把一叠整理好的数学试卷推到她面前,试卷边缘用红笔标好了重点题型,江翊则抱着厚厚的专业课画纸,从后门走进来,额角还沾着点晨露。
“溪溪,这是昨天整理的函数专题卷,上午课间和午休的时候做,不会的题圈出来,下午我给你讲。”陆知行的声音带着刚晨练完的微喘,却依旧条理清晰,“三轮复习侧重错题复盘,这张卷子里的题,都是你前两轮总错的类型,多练两遍就能熟。”
林溪接过试卷,指尖碰到纸页上还带着的温热,心里轻轻沉了一下——三轮复习的“魔鬼训练”,从今天正式开始了。早在一周前,班主任就说过,三轮复习不搞新知识点,只抓错题、抓重点、抓速度,每天要刷的题堆能没过桌角,专业课还要加练两张素描、一张色彩,连吃饭的时间都要掐着算。
“给你,这是昨天老师布置的静物素描范画,我帮你把光影明暗标出来了。”江翊把画纸放在林溪桌上,又从书包里掏出一个计时器,“咱们跟老师约好了,每天下午课后练素描,限时两小时,用这个计时,模拟考试的节奏,免得高考时画不完。”
林溪看着桌上的试卷和画纸,又看了看身边两个已经翻开资料开始复习的男生,深吸一口气,拿出笔,在数学试卷的封面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笔尖落下的瞬间,她好像也给自己定了心——既然是“魔鬼训练”,那就一起扛过去,47天而已,咬咬牙就过去了。
早自习的铃声刚响,教室里就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林溪先背了20分钟英语单词,接着就开始做数学试卷。第一道题是三角函数的化简题,前两轮她总在辅助角公式上出错,这次她特意放慢速度,把公式在草稿纸上写了一遍,再一步步代入计算,等算出答案时,心里松了口气——居然没做错。
可刚放松没两分钟,第二道导数题就难住了她。求导步骤倒是没问题,可极值点的判断总是出错,她盯着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计算过程,反复验算,还是没找到错处,额角慢慢冒出了汗。
“卡住了?”陆知行的声音轻轻飘过来,他没转头,眼睛还盯着自己的资料,“先标个‘?’,课间我给你讲,别在一道题上耗太久,三轮复习要练速度,一道题最多花五分钟。”
林溪点点头,听话地在题旁画了个问号,接着往下做。等早自习结束,她只做完了试卷的前半部分,还圈出了三道不会的题,心里有点慌——要是按这个速度,下午的限时训练肯定完不成。
“别慌,刚开始都这样。”课间,陆知行凑过来,拿起她的试卷,指着那道导数题,“你看,求完导之后,判断极值点要先看定义域,你这里漏了x>0的条件,所以算错了。来,我再给你讲一遍步骤,你记下来。”
他拿出草稿纸,一笔一划地写着解题步骤,每一步都标上了重点,连容易出错的地方都用红笔圈了出来。林溪认真听着,跟着他的思路一步步走,等弄明白的时候,上课铃刚好响了,她赶紧把步骤记在错题本上,心里的慌慢慢散了些。
上午的数学课,老师讲的都是错题复盘,每一道题都先让学生自己说错误原因,再集体讲解。林溪好几次被老师点名,幸好早上陆知行刚给她讲过类似的题,她都答了上来,老师还特意夸她“进步很大,错题都吃透了”,让她心里多了点底气。
中午去食堂吃饭,三人都是一路小跑。江翊提前占了位置,陆知行去打饭,林溪则坐在位置上,拿出上午没做完的数学试卷,趁等饭的间隙,又做了两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