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全球筑盾,白皮书问世

曼谷的阳光格外澄澈,锦华公益基金会东南亚分部的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庄重。陆栀念坐在主位,身旁是陈子墨,两侧依次坐着秦峰、泰国环保部代表、国际刑警驻曼谷办事处负责人,以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公益组织代表。桌面上,一份厚厚的《全球公益反诈白皮书》草案,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周明远黑产联盟的覆灭,不仅是锦华的胜利,更是全球公益界的胜利。”陆栀念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议室,“但这场胜利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公益领域的诈骗手段正在不断升级,从单一的资金骗取,到跨国资源掠夺、生态破坏,甚至动用武装力量,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黑产链条。”

她抬手示意,身后的大屏幕上随之展示出一组数据:近五年来,全球公益组织遭遇的诈骗案件增长了370%,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超过半数的案件涉及跨国犯罪,且多与洗钱、非法产业扩张相关。“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受助者的希望破灭,是公益信任体系的崩塌,是善意被肆意践踏。”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各国公益组织代表脸上满是凝重。他们中不少人都曾遭遇过类似的诈骗,深知其中的无奈与痛苦。

“锦华公益在过去一年里,先后遭遇了四次重大诈骗阴谋,从江承宇的沙暴陷阱,到顾彦辰的资金挪用,再到杰森的数据窃取和李伟的环保骗局,最后是周明远的武装袭击。”陆栀念缓缓说道,“每一次危机,都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反诈经验。今天,我们将这些经验整理成册,发布《全球公益反诈白皮书》,希望能为全球公益组织提供一份实用的安全指南,共同筑起一道公益安全防线。”

随着她的话语,大屏幕上开始展示白皮书的核心内容,分为“诈骗类型与特征”“风险防控体系”“跨国协作机制”“应急处置流程”四个部分,详细列举了公益领域常见的诈骗手段,包括虚假捐赠、项目造假、数据窃取、舆论抹黑等,同时附上了锦华的应对案例和具体防控措施。

“我们发现,公益诈骗的核心套路高度相似,都是利用公益组织的信任和善意,以合作、捐赠为诱饵,最终谋取私利。”秦峰补充道,“白皮书里详细介绍了我们建立的‘三层防护体系’:事前风险评估、事中过程监控、事后应急处置。其中,事前风险评估包括合作方背景核查、项目可行性论证、资金流向预判等;事中监控则依托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资金、物资、项目进度的实时追踪;事后处置则强调快速取证、跨国协作、舆论引导。”

国际刑警驻曼谷办事处负责人马克先生站起身,对白皮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全球公益反诈白皮书》的发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为公益组织提供了具体的反诈方法,也为执法部门打击公益诈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国际刑警组织愿意与锦华公益及各国公益组织深度合作,建立全球公益反诈信息共享平台,共同打击跨国公益诈骗犯罪。”

泰国环保部代表也表示:“锦华公益在生态保护与公益反诈相结合方面做出了杰出示范。我们将把白皮书的内容纳入泰国公益组织的培训体系,同时推动相关立法,为公益组织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各国公益组织代表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遇到的诈骗案例和应对经验,同时对白皮书提出了补充建议。有人提出,应增加“新兴技术诈骗”的相关内容,如AI换脸、虚拟货币洗钱等;也有人建议,建立全球公益组织黑名单制度,共享诈骗分子信息。

陆栀念认真记录着大家的建议,时不时与陈子墨、秦峰交流讨论。陈子墨从环保领域的角度出发,补充了生态公益项目的特殊诈骗手段,如虚假治污、非法圈地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直到傍晚才结束。各国公益组织代表纷纷表示,愿意加入锦华发起的“全球公益安全联盟”,共同推广白皮书的内容,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今天的会议非常成功,超过20个国家的30家公益组织签署了联盟倡议书。”小陈兴奋地向陆栀念汇报,“还有很多公益组织通过线上方式表达了加入意愿,预计联盟成员将很快突破50家。”

陆栀念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全球公益反诈白皮书》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真正实现全球公益安全,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协作。但只要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团结起来,就一定能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当天晚上,基金会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庆祝晚宴。陈子墨端着一杯栀子花茶,走到陆栀念身边:“恭喜你,栀念。你的努力没有白费,白皮书的发布和全球公益安全联盟的成立,将为公益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陆栀念接过茶杯,微笑着说,“也谢谢你,子墨。在生态治理和反诈过程中,你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