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厚重的赏赐背后,是父皇的肯定,也是一道更加沉重的枷锁。将他高高捧起,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也置于炉火之上。
仪式结束后,李世民起驾回宫。百官与凯旋将士各自散去。
李恪正准备返回许久未归的吴王府,一名内侍却悄然而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王殿下,陛下口谕,请您两仪殿见驾。”
该来的,终究来了。这并非公开的封赏,而是私下的奏对。李恪心知,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王德低声吩咐了几句,便随着内侍,再次踏入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宫城。
两仪殿内,灯火通明,却只有李世民一人负手立于窗前,望着殿外渐沉的暮色。张阿难如同影子般侍立在角落。
“儿臣参见父皇。”李恪躬身行礼。
李世民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了典礼时的威严笑容,只有一片深沉的平静。他打量着风尘仆仆、却目光沉静的儿子,良久,才开口道:
“恪儿,此番东征,你,做得很好。”
没有称官职,而是唤了“恪儿”。
“全仗父皇天威,将士用命,儿臣不敢居功。”李恪依旧谦逊。
“功便是功,过便是过。”李世民走到御案后坐下,指了指旁边的锦墩,“坐吧。”
李恪依言坐下,姿态恭谨。
“神机营……出乎朕的意料。”李世民语气平缓,听不出喜怒,“火药之威,亦让朕……印象深刻。”
李恪心中微凛,知道重点来了。
“然,”果然,李世民话锋一转,“利器虽锋,亦需善用之人执掌。更需……置于妥当之处。你可明白?”
这是在点明,火器和神机营的力量,必须被牢牢掌控,也必须被限制在“妥当”的范围内。
“儿臣明白。”李恪沉声道,“神机营乃国之重器,自当谨守本分,忠于父皇,忠于大唐。所有火器制造、使用之法,儿臣已命人详细记录在案,封存于武研院密库,非父皇手谕,不得调用。”
他主动交出了技术档案的管理权,以示绝无二心。
李世民点了点头,似乎对他的态度还算满意:“武研院,你依旧掌管。神机营,也暂由你统带。然,其规模、编制、调动,需严格依制,报兵部与朕核准。”
这是既给了甜头,又套上了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