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被质疑“野路子”?我这是未来科技!

技术交流会的热闹渐渐散去,只剩下零星几人。秦念正弯腰收拾她那套看起来其貌不扬却内有乾坤的工具包,一个身影笼罩过来,带着一丝不苟的气势。

是那位在会上提出尖锐质疑的张工程师,王处长陪在一旁,脸色有些无奈。

“小秦同志,请留步。”张工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审视着她,语气倒还算平和,“我刚才在会上提出的问题,并非针对你个人,希望你不要介意。”

秦念直起身,面色平静如水:“张工您言重了,技术讨论本该如此,您请讲。”

“我没有恶意。”张工强调道,语气却愈发严肃,“只是担心你这种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和…嗯…‘灵光一闪’的野路子,走不长远。

技术,尤其是军工技术,需要的是严谨的体系、深厚的理论沉淀,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巧思。”

他顿了顿,举了个例子,试图让自己的观点更扎实:“就拿你那个炮队镜校准装置来说,构思确实巧妙,解决了眼前问题。

但你有严格的误差分析报告吗?有理论计算模型支撑吗?它的可重复性、稳定性如何验证?如果大规模推广,每个战士做出来的装置性能参差不齐,岂不是更误事?”

王处长在一旁听得直搓手,想替秦念解释两句,又怕越描越黑,只能紧张地看着她。

秦念听完,并没有被对方的气势压倒。她沉吟片刻,目光清亮地看向张工,不卑不亢地开口:“张工,谢谢您的指点。但我认为,实践和理论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螺旋上升的。

很多伟大的理论,最初都源于对实践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而我们目前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往往等不到完美的理论和设备到位,就必须先用可行的、哪怕看起来‘土’的办法去解决。”

她语气渐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念:“就像打仗,敌人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最先进的武器才进攻吗?当然,我会注意记录每一次操作的数据,分析成败原因,尽力让这些‘经验’变得可复制、可验证、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