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朕不准奏!”果然皇帝断然拒绝,“当下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你的才华堪当大任。朕将来对你还有大用,绝不会把你‘流放’到南荒偏远小县出任区区一县令。”
“此外,你堂堂金科状元,朕若是让你只当一县令,天下士子会说朕不爱惜人才。”
“陛下英明至极。”徐成立刻上前启奏,“苏锦绣出任县令,太浪费了。”
“像苏锦绣这样的人才,必须留在京城。”邱明站出班列,“他是这一届科举的状元,天下士子的表率,哪能去莺歌县那种地方?”
“陛下,翼州民风彪悍,要是锦绣在途中出了什么意外,将是朝廷、乃至天下读书人的一大损失!”
“要是让他去了南荒之地,恐怕以后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诗词了。”
“陛下,如果苏锦绣实在不愿出任翰林院编修,让他在吏部当一个郎中也行。”
……
清流们纷纷站出来阻止,防止苏文抽身退出。
“陛下,千万不能让锦绣去当县令!”此时,就连此次科举的榜眼,都出来说话了,“臣对苏锦绣的才华是心服口服,臣也觉得他去当个县令,是大材小用了。”
“让他去南荒之地当县令,若是出现意外,将是大梁王朝的损失。”探花郎道。
“此言有理!”数百名进士纷纷点头同意。
“陛下,如果臣不能出任莺歌县县令,臣宁愿不要状元功名,臣愿意赋闲在家。”然而苏文却很坚持。
“你宁愿不要功名也要出任莺歌县县令?除非你能说出能令人信服的理由。”天佑皇帝神情恼怒,不过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如果你的理由不能让朕,让群臣信服,那么就必须当翰林院编修。你看,在场所有群臣都不希望你去。”
“启禀陛下,禀告各位前辈,以及各位同年。”苏文向皇帝行礼之后,又向清流文官以及所有进士行礼,双目含泪,
“臣父晋元公,乃天德年举人,后候补莺歌县县令。然而在前往赴任途中不幸身亡,当时的官宣是感染风寒而死。”
“然而事实上,他是被人害死的。当时臣父身边一嬷嬷侥幸逃出生天,在臣中举之日告诉了臣,臣父是为奸人所害的事实。”
“陛下,诸位前辈,各位同年。所谓父仇不共戴天,苏锦绣身为人子,蒙陛下天恩侥幸得到状元功名,当亲自前往莺歌县调查真相,若不能亲自为父报仇,是为不孝!”
是为不孝这四个字一出,顿时整个大殿便再也没人出声了。
孝道在古代是最重要的道德标准。
很多古代王朝都宣称是以孝立国,大梁王朝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