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历史的记录者来访。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秋日的阳光,透过院中那棵老槐树繁茂的枝叶,洒落下来,在青石板上印下斑驳晃动的光点。傅水恒坐在树下的藤椅里,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军绿色毛毯,膝上摊开着一本泛黄的旧书,但他并未阅读,只是微眯着眼,似乎在打盹,又似乎在聆听风中远去的什么声音。时光在这个小院里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宁静气息。

一阵轻微却执着的敲门声,打破了这片宁静。

傅水恒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并未立即回应。老伴儿从厨房探出身,擦了擦手,边走边嘀咕:“这个点儿,谁会来?” 她走到门边,并未立刻开门,而是隔着门板问道:“谁呀?”

门外传来一个略显年轻,带着恭敬和一丝紧张的声音:“您好,请问是傅水恒傅老先生家吗?我们是军史研究所的,冒昧来访,想跟傅老请教一些事情。”

“军史研究所?”老伴儿回头望了傅水恒一眼,眼神里带着询问。傅水恒依旧闭着眼,只是搭在毛毯上的、布满老年斑和粗大关节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他缓缓睁开眼,那双曾经在硝烟中锐利如鹰隼的眼睛,如今虽已浑浊,沉淀了太多岁月风霜,但偶尔一闪而过的光芒,仍能让人窥见昔日的坚韧。

他轻轻摇了摇头。

老伴儿会意,对着门外说道:“对不起啊,老先生身体不太舒服,需要静养,不太方便见客。”

门外沉默了片刻,另一个较为沉稳的声音响起:“老人家,您好。我们是真心诚意前来拜访的。我们通过查阅一些零散的、未公开的档案,还有对一些老番号沿革的追溯,偶然……我们相信傅老先生是一位有着非凡经历的前辈,是活的历史。我们只是想记录下一些真实的细节,绝无打扰之意。能否……通融一下?”

这番话显然比年轻人的直接请求更有分量,也更能触动某些心弦。老伴儿再次看向傅水恒,眼神中多了几分犹豫。她知道,水恒这一生,最放不下的,就是那些埋藏在岁月深处的战友和往事,那些他认为是“本分”却足以惊心动魄的经历。

傅水恒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低沉而沙哑:“请他们进来吧,喝杯茶。但采访,就免了。”

老伴儿这才打开了院门。

门外站着两个人。前面的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戴着眼镜,脸上带着研究员特有的书卷气和急于求证的热切。他手里抱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支看起来颇为专业的录音笔。后面是一位年约五旬、气质沉稳的中年女性,穿着素雅的衬衫和长裤,眼神温和而睿智,她手里只拿着一个简单的公文包。

“打扰了,傅老,您好。我叫张扬,这位是我的老师,李静研究员。”年轻男子一进门就忙不迭地自我介绍,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李静上前一步,微微躬身:“傅老先生,冒昧打扰您清静,实在抱歉。”她的目光快速而细致地扫过傅水恒的脸庞,那上面的每一道皱纹,似乎都蕴藏着一段沉默的故事。

“坐吧。”傅水恒指了指树下的另外几张藤椅和小凳,“老婆子,泡壶茶来。”

两位研究员有些拘谨地坐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傅水恒。张扬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笔记本,按下了录音笔的开关,那一点微弱的红光亮起,在静谧的院子里显得有些突兀。

傅水恒的目光淡淡地扫过那支录音笔,没有说话,只是将膝上的旧书合拢,放在一旁的小几上。书皮上,《论持久战》几个字已经磨损得有些模糊。

李静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她轻轻用手肘碰了一下张扬,示意他不要过于急切。她微笑着开口,试图缓和气氛:“傅老,您这院子真好,安静,有生气。这棵槐树有些年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