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蜀道哀声

盛夏的骄阳炙烤着川北大地,保宁府五县的夏税征收如期展开。

与往年愁云惨雾不同,今年的税场内外,竟透着一股奇异的秩序与……轻松?

在阆中城外临时设立的税场,没有胥吏的呵斥,没有差役的棍棒,只有一排排新制的、标准划一的斛斗(量具)整齐摆放。

几名穿着整齐号衣的张家军士兵维持着秩序,眼神警惕。

负责收粮的吏员坐在桌案后,身后墙上贴着醒目的告示:本县夏税征收标准,二十亩以上田亩纳粮几何,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旁边还有一行大字:二十亩以下农户,免征夏税!

税场里人不多,新政免税的农户自然无需前来,此刻来交粮的,多是拥有二十亩以上田产的自耕农或小地主。

气氛并不压抑,反而带着一种履行义务的坦然。

老农赵老汉了,他家有二十五亩地,属于需要缴税的范畴。

他推着独轮车,车上是新麦,看着那崭新的斛斗和肃立的士兵,老汉心里还是习惯性地有点紧张。

粮署吏员态度平和,按册核对他家的田亩数,然后指挥士兵将麦子倒入斛斗。

麦子倒满,刮板轻轻刮过斛口,平平整整,没有往昔那令人心碎的“踢斛”一脚!麦粒安静地躺在斛中,更没有那“淋尖”的额外盘剥!

“老丈,您家二十五亩地,按三十税一,应缴麦子一石,这斛里正好,您点点数?这是完税凭证。”吏员指着斛斗,递过一张盖了红印的纸。

赵老汉仔细看了看那平平整整的斛口,又接过凭证,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感慨:“正好!正好!

老汉种了几十年地,头一回交粮交得这么明白,这么痛快!该多少就是多少,一粒不多!将军仁义!规矩啊!”

旁边一个同样刚交完税、穿着稍体面些的中年人也接口道:“是啊!往年交粮,踢斛淋尖,各种名目的加派,能把人骨头都榨出油来!

今年好了,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虽说我这几十亩地得交税,可交得明白,交得干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