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卖报,卖报卖报!《津浦快闻》!看报看报,惊天消息!”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马甲的半大少年,挥舞着手中的报纸,声音清脆响亮,在傍晚嘈杂的街市上格外引人注目。
“头版头条:津浦线军列昨夜又遭神秘武装突袭!皇军震怒,全城戒严!严查可疑分子!”
“本地新闻:槐驿古镇商会会长昨夜远洋赌场手气爆棚,狂揽千金!扬言要捐钱劳军,是真情还是假意?”
“最新战况、本地奇闻、名人轶事,尽在《津浦快闻》!十个铜板,天下大事都知道嘞!”
这字正腔圆、情绪饱满的吆喝声,瞬间将杰西卡拉入了更深的民国氛围。她心中一动,快步上前拦住了那个机灵的报童:“小兄弟,报纸怎么卖?”
“十个铜板一份,小姐。要来一份吗?”报童停下脚步,一双机灵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杰西卡,态度自然流畅,毫无生涩感。
“这么便宜……”杰西卡下意识的喃喃道,随即才反应过来,这里的物价体系是为了沉浸感而刻意设置的。她想起如烟说过,100块钱足够体验所有项目了。她摸了摸口袋,掏出一枚沉甸甸的银元,“可我这里只有大洋,没有铜元。”
“没事儿,小姐,我给您找开!”报童显然对此习以为常,麻利的从腰间挂着的旧布包里掏出一大串用麻绳穿好的铜元,数了九十枚递给杰西卡,同时将一份报纸塞到她手里,“您拿好!”
杰西卡接过报纸和铜元,想了想,又数出十枚铜元递了回去:“小兄弟,我再问你个事,你知道本地的报社在哪儿吗?”她记得任务里那个素未谋面的“未婚夫”周宪,就是报社记者。
报童接过额外的打赏,眼睛一亮,态度更加热情:“知道!在西二路那头,离这儿可不近呐!小姐您是去找人吗?不过这个点儿,报社的人估计早都下班了。您要是想去认认路,我看您出手大方,不如叫辆黄包车过去,方便又气派,车钱差不多一块大洋就能到!”
“好的,谢谢你。”杰西卡点头,她正有此意。坐黄包车穿梭在古镇的街巷,这可是体验民国风情不可或缺的一环。她甚至有点遗憾不能拿手机拍照,不然一定拍下来发给张夏看看,让他也瞧瞧自己这副“民国阔太太”的派头,说不定能让他惊艳一下。
这么想着,她随手将报纸折起放进包里,走向停在鼎丰门饭店不远处的一排黄包车,朝其中一位看起来老实憨厚的车夫招了招手。车夫立刻拉着车小跑过来,殷勤地放下车杠。
看到杰西卡,眼神忽然一亮道:“哟,小姐是您?”
听到这话,杰西卡一愣:“怎么,你认识我吗?”
“啊,没什么,可能是我认错了,您要去哪?”车夫听罢,马上改口道。